首页 > 合肥事业单位招聘
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科研人员招聘简章
发布时间:2023-09-11 15:47:16 浏览:0一、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为研制“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将瞄准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需求,汇聚一流人才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建校之初,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大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加盟我校。在历任科学家的星火相传之下,代代师生潜心向学,勇攀高峰,学校迅速成为学术精湛、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国家为世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同时实施“985”、“211”和“知识创新”三大工程的大学,唯一拥有两所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唯一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内地高校。中国科大师资队伍精干,拥有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664人,占固定教师队伍总数的42%。2017年,中国科大入选首批国家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的数、理、化、天、地、生、材全部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7个A学科,共15个A类学科。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80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纳米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地球环境、生命健康、火灾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2022自然指数居全球高校第4位。
中国科大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主导或参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稳步推进合肥先进光源、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子午工程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构建一流学科生态,强化基础学科,发展科大“新医学”“新工科”“新文科”。推进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建设,下设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其中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中位列第21名。成立信息与智能学部,下设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微电子学院、软件学院,整体入驻科大高新校区,与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筹建心理学系,与省市政府共建科技商学院,着力文理交叉。学校将继续以更加卓越的发展平台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全球创新人才。
中国科大特设立“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重金诚聘海内外青年人才加盟聘期制科研队伍,入选者年薪可超40万元。最好的平台期待最优秀的你!
二、岗位介绍
A.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
要求:(1)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2)国内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或优秀博士后;国外著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业绩突出。
聘期:合同期限最长3年,可续聘一次。
待遇:基础年薪23万元起(含合肥市五险一金及租房补贴),平台支持上不封顶。获学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一等资助,年薪37万起;或二等资助,年薪27万元起。
考核方式:专项年度考核,聘期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优秀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30%)将获2万元奖励;年度考核特优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5%)将另获5万元一次性奖励。
奖励措施:若在聘期内入选教育部“CJ学者奖励计划”,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可转聘为教授;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可转聘为固定岗位特任教授。
B.博士后
要求:(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2)年龄不超过35周岁(申请企业后年龄不超过38岁)。
聘期:合同期限最长3年,(若在聘期结束前出站,视为聘期提前结束,待遇停止)可续聘一次。
待遇:基础年薪20万元起(含合肥市五险一金及租房补贴),平台支持上不封顶。获学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一等资助,年薪35万元起;或二等资助,年薪25万元起。
考核方式:专项年度考核,聘期期满考核。年度考核优秀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30%)将获2万元奖励;年度考核特优者(约占全体考核人员5%)将另获5万元一次性奖励。
奖励办法:若在聘期内获得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可转聘为固定岗位特任教授。
我们的优势:
待遇高。极具竞争力的薪酬。
起点高。获聘人员将进入我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工作,无需自己搭建实验平台,直接享受优质的硬件条件,可迅速开展工作,取得学术成果。
氛围好。师生潜心向学,执着攻关创新。学风踏实淳朴,科研气氛浓郁。
空间大。我校学术实力雄厚,交叉氛围浓郁。特任副研究员在我校工作期间,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升,特别优秀者可独立从事研究,获得晋升。约50%的特任副高人员在6年聘期内可晋升固定编制副高岗位。同时,我校各类科研交流合作十分活跃,包括与境外学术机构。部分优秀人员可获得出国进修的机会。
生活好。未成年子女将按年龄进入拥有安徽顶尖教育质量的科大附属幼儿园、附小、附中就读。幼儿园为孩子每日提供三餐一点,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提供校内周转房租住,上下班方便。若在校外租房,学校可提供租房补贴。
三、应聘程序
应聘者请发送简历和求职意向书(或按照各平台相关材料要求)至各平台招聘联系人邮箱。平台确认聘任意向后,请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特任副研究员/特任高级工程师》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博士后研究员》(见附件),并提交学校规定申报材料至相关招聘负责人。【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聘用需求(可点击单位逐条查看,特别建议利用浏览器搜索功能(ctrlF)搜索专业方向关键词,避免错过跨学科研究机会)
非完全版,供参考。请大家同时关注我校课题组在相关学术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
数学科学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系 | 刘世平课题组 | 微分几何、离散几何分析、谱图理论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微分几何或组合图论方向的背景,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刘世平 0551-63601251 sp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代数数论与算术几何。网址:https://faculty.ustc.edu.cn/yqliang/ | 代数数论与算术几何 |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 | 梁永祺 yqlia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分析团队,专业方向:Clifford分析、多复变、调和分析、算子理论 | 复分析、调和分析或泛函分析 |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佐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任广斌 rengb@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代数几何团队。项目和研究兴趣:Hodge theory,p-adic Hodge theory,char p birational geometry,Calabi-Yau geometry,L^2cohomology theory,Hyerplane arrangements,singularity theory,p-adic integration。 | 代数几何,算术几何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佐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张磊 0551-63600201 zhlei18@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几何拓扑与高阶Teichmuller理论课题组 | 几何拓扑,高阶Teichm?ller理论,低维拓扑,表示论,数学物理,镜像对称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相关专业方向研究经历,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佐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孙哲 0551-63600915 sunz@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后量子密码学算法和数学理论课题组 | 代数数论和算术几何,后量子密码学 | 相关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学位 | 欧阳毅 0551-63600337 yiouyang@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微分几何课题组 | 微分几何,几何分析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韦勇 yongwei@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流形上的分析课题组 | 微分几何,几何分析 | 有黎曼几何、辛几何、代数拓扑背景,科研能力强。 | 王兵 0551-63602321 topspin@ustc.edu.cn | 高级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数学系,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 | 韩邦先课题组 | 度量几何,泛函不等式 | 有度量几何、泛函不等式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经历,熟练掌握几何测度论或者随机分析/狄氏型理论者优先 | 韩邦先 hanbangxian@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安徽应用数学中心 | http://acam.ustc.edu.cn | 应用数学与交叉科学,重点方向(但不限于):科学与工程计算、工业计算、运筹优化、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 | 特任副研: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2年及以上博士后经历;博士后: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论文答辩通过。 | 杨周旺 yangzw@ustc.edu.cn 0551-63600216 殷玉娴 yinyx21@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名;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 | 杨周旺课题组,安徽应用数学中心 | 最优化理论和算法,分布式算法 |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或者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 陈士祥 shxchen@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安徽省重点实验室(http://gcl.ustc.edu.cn/) |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CAD/CAE | 国内外高校博士毕业,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及较好的编程能力,有相关领域重要成果发表 | 刘利刚 0551-63600985 lgliu@ustc.edu.cn 陈发来 chenfl@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8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梦萍课题组 | 计算数学、计算流体力学 |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或者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 张梦萍 mpzha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4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先得课题组 | 组合设计和编码理论 | 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具有至少1年博士后研究经历;获得组合、图论、编码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张先得 0551-63602605 drzhangx@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徐岩课题组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 获得计算数学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 | 徐岩 0551-63607151 yx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陈景润课题组 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jingrun | 科学计算(力学、电磁场、流体力学)、深度学习、计算材料学 | 获得相关方向博士学位,或者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 | 陈景润 jingrun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4-6人 | 待招满为止 | ||
概率统计系 | 概率统计系新成立,需要各个方向的优秀人员加入。 | 概率统计 | 获得概率,统计,金融数学及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 张土生 0551-63600642 tushengz@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赖颖蕾课题组 | 生物医学大数据及相关研究方向 | 获得博士学位 | laiyinglei@ustc.edu.cn | 博士后3-5人 | 待招满为止 |
物理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物理学院 | 物理系 | 王鸿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wanghong1/zh_CN/index/207753/list/index.htm | 凝聚态物理,二维材料与电子器件 | 具有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器件等相关领域背景并获得博士学位 | 王鸿 hwang08@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高阳课题组 | 凝聚态理论 | 熟悉几何相位以及非线性光学相关的物理 | 高阳 ygao87@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曾长淦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cgzeng/ | 低维量子材料物理 | 热爱科研,在低维量子材料物理领域已初步开展工作 | 曾长淦 cgze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物理生物学团队 | 物理生物学、定量生物学、实验生物物理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袁军华 0551-63600851 jhyua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活性物质实验室,彭晨晖课题组,团队研究人员彭晨晖,蒋景华。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pengchenhui | 活性物质,软物质材料 | 对科研有热情,有好奇心 | 彭晨晖 cpeng2@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人;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研究组:http://emdp.ustc.edu.cn/ | 凝聚态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铁电、介电、磁电耦合、忆阻器、神经网络研究方向为宜 | 殷月伟 yyw@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汪骞课题组 https://faculty.ustc.edu.cn/wangqian123 | 计算生物物理,具体方向不限 | 具备独立科研工作能力与良好的科技英文读写能力;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与合作精神;不超过35岁。待遇面谈 | 汪骞 wqq@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童华课题组:order.ustc.edu.cn | 软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复杂系统 | 具有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生物物理和计算机模拟等相关研究背景并获得博士学位 | 童华 huato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物理系 | 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部;量子基础理论及量子信息理论,课题包括量子纠缠,量子不相容性,量子非定域性等 | 理论物理,量子信息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并做过博士后;热爱科研,在量子信息领域有初步的科研成果。 | 郁司夏 yusixia@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施郁理论物理课题组 | 理论物理 | 在以下理论方向之一中,具有良好基础、研究经验、科研动力、数值计算能力:凝聚态、统计物理、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机器学习、宇宙学、粒子物理。 | 施郁 yu_shi@ustc.edu.cn | 1-5人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物理系,彭桓武高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科大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 | The 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tudy(ICTS) at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USTC) and the newly established Peng Huanwu Center for Fundamental Theory(PCFT),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both focuson the fundamental studies intheoretical physics.Their detail descriptions are referred to their respective webpages:ictc.ustc.edu.cn and pcft.ustc.edu.cn.The research areasinclude:String/M-theory,Quantum Field Theory,Particle Physics Phenomenology,Gravity,Cosmolog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负责人卢建新教授 | String/M-theory,QuantumField Theory,Particle Physics Phenomenology,Gravity,Cosmology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 | We seek candidates with anestablished record of high-impact research to conductan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gram and to teach and advise our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A Ph.D.inphysics and at least three-year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are required. | 卢建新 icts@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粒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 欧洲核子中心(CERN)ATLAS实验重离子物理,软QCD物理 | 实验粒子物理 | 应聘人应该拥有或即将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具有出色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 胡启鹏 qipenghu@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深空超标准模型新粒子搜寻 | 粒子物理实验 | 具有或即将获得粒子物理实验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在探测器设计和制作,重建软件或物理分析至少一个方面有所专长。 | 林箐 0551-63607277 qinglin@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GeV能区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 | 北京谱仪BESIII/Belle-II实验研究 | 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有开展基于加速器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经验 | 彭海平 0551-63600257 penghp@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超级陶粲装置预研 | 粒子物理实验、核技术应用 | 在国内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加速器、粒子物理探测器、软件开发领域有良好经验 | 5名 | 待招满为止 | |||
加速器工程师 | 具有加速器大装置物理设计或机械设计方向的科研背景(连续2年以上),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保障能力,有相关经验和资质者优先。 | 邵老师 0551-63601178 swing@ustc.edu.cn | 特任高级工程师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谱仪机械工程师 | 具有大科学工程(实验谱仪)结构和机械设计方向的学习或科研背景(连续2年以上),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保障能力,有相关经验和资质者优先。 | 特任高级工程师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大科学项目总体工程师 | 具有大科学装置工程管理方向的学习或科研背景(连续2年以上),具备项目任务分解、进度管理和保障能力,有相关经验和资质者优先。 | 特任高级工程师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谱仪磁铁工程师 | 具有大科学工程超导磁铁设计方向的学习或科研背景(连续2年以上),具备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保障能力,具有探测器超导磁铁物理设计、或具有超导磁铁加工和磁场测量经验者优先。 | 特任高级工程师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高能核物理唯象理论团队,个人网站http://staff.ustc.edu.cn/~leeyoung1987 | 量子色动力学 | 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已获得博士学位;从事高能核物理领域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李阳 leeyoung1987@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欧洲核子中心(CERN)CMS实验,http://pnp.ustc.edu.cn/html/iteminfo.php?id=40 | 实验粒子物理 | 应聘人应该拥有或即将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具有出色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或从事粒子探测器硬件研究的良好经验。 | 鲁楠 nanlu@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学组 | 专用集成电路 | 1)获得物理或电子科学技术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2)具有3年以上高速数字或模拟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经验;3)具有大型科学实验中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经验者优先 | 王进红 jinhongwang@ustc.edu.cn 刘树彬 liushb@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2023年9月 | ||
光电探测技术实验室,王坚课题组,主页:lodetech.ustc.edu.cn | 精密机械电子,低温制冷,仪器仪表,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专业 | 精密机械电子,低温制冷,仪器仪表,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高水平博士,具有光电探测领域经验的优先,身心健康,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科研能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员或博士后引进。 | 王坚 0551-63603177 wangjian@ustc.edu.cn |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2名 | 待招满为止 | ||
Our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ams cover a variety of large-scale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ents.They include:the BESIII experiment at the 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II),the BelleII experiment at KEK,the ATLAS/CMS/ALICEexperimentsatCERN,the STARandEICexperimentsatBNL,the spacedarkmattersearchexperimentDAMPE,the PandaX deep-underground dark mattersearch experiment,the 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We are actively engag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on sources and μSR spectrometers at the 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We are also intensively conducting detectors R&D for future accelerator projects(STCF,CEPC,EicC….) and non-accelerator based projects(space and moon-based monopole search projects,space and moon-based MeV Gamma ray observatories).网址:http://pnp.ustc.edu.cn/html/ | 基于加速器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非加速器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粒子探测技术 | The successful applicants should have a Ph.D.in physics or related fields,a demonstrated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s in research and apublication record that demonstrates academic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ity. | 赵政国,0551-63603445,zhaozg@ustc.edu.cn 刘建北,0551-63600309,liujianb@ustc.edu.cn 唐泽波,0551-63607940,zbtang@ustc.edu.cn | 博士后4名,特任副研4名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物理系,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 尹春明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chunming/ | 凝聚态物理,光学,量子信息 | 具有微纳光学或半导体纳米器件的制备、测量等实验基础,有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意愿,并具备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基本的英文写作能力。 | 尹春明 Chunmi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依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973项目,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等。近期研究方向:基于磁共振自旋体系的量子信息处理实验研究,包括量子控制,量子模拟,量子算法和量子精密测量;基于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的超低场核磁共振谱仪研制;基于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的精密测量和基础物理探索。负责人:彭新华教授,主页https://lmmr.ustc.edu.cn/2017/0628/c13322a187988/page.htm | 量子信息,磁共振技术 | 1.具有量子信息领域的相关物理实验或理论研究基础;2.精通Python或Matlab编程语言,具有机器学习研究背景的优先;3.有磁共振技术背景(尤其是固体核磁共振)、或原子磁力计、原子钟、原子重力仪、里德堡原子等相关量子精密测量研究经历者优先4.具备团队精神,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时间意识和责任感。 | 彭新华 0551-63602439 xhpe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依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近期研究方向:微观测量及相关研究。负责人:杜江峰实验室网站:lmmr.ustc.edu.cn | 凝聚态理论与实验、二维材料方向 | 具有二维材料微纳表征及磁性实验和理论研究经历者优先 | 石发展 0551-63607993 fzshi@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单分子生物物理方向 | 具有单分子结构和功能、单分子生物和医学应用等研究经历者优先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原子力显微技术方向 | 具有高分辨原子力显微技术发展和仪器装备研制经历者优先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学与光学工程系 | 平台拥有先进的聚合物多层膜实验室以及多个研发示范基地平台,聚焦多通道有效光合辐照探测器与智能光照控制系统、脉冲调制植物补光技术、聚合物多层光学膜设备与工艺开发、新型光伏农业系统等研究方向。课题组负责人:刘文教授(CJ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 光学工程、聚合物材料加工 | 取得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 | 刘文 13365512277 wen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依托中科院国家创新人才计划和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研究方向:纳米光学成像,高精度光学度量,矢量光学,结构光。网站:http://ooe.ustc.edu.cn/hr50.html | 光学,物理学 | 光学与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最好具有以下任一领域相关背景:1、光学成像器件与数值模拟,矢量光场计算;2、光学实验技能,Labview和Python等软件编程控制;3、熟悉微纳米加工设备,平台和工艺,如电子光光刻、离子束刻蚀、镀膜等。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按聘期制副研究员或博士后引进。 | 苑光辉 13485513166 ghyuan@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天文学系 | 王恩赐星系形成与演化小组 | 星系形成与演化 | 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或满足毕业条件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对星系领域的研究有兴趣和热情,有星系图像光谱处理或大型数值模拟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 | 王恩赐 ecwang16@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3人 | 招满为止 | |
https://faculty.ustc.edu.cn/xueyongquan/en/index.htm | 天体物理:活动星系核、黑洞-星系协同演化等的观测研究 | 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薛永泉 xuey@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
宇宙学:基础物理的宇宙学检验及其在宇宙学巡天(CSST,AliCPT,DESI等)中的应用 | 天文或物理博士学位 | 具备独立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 | 方文娟 wjfang@ustc.edu.cn | 2人 | 招满为止 | ||
容昱研究员的星系宇宙学课题组 | 星系形成及演化 | (1)对星系研究有兴趣;(2)取得或即将取得天文相关博士学位;(3)有一定的观测数据处理经验或使用宇宙学流体模拟数据经验(有光学或射电观测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4)(可选)提供导师或合作者推荐信。请邮件联系。 | 容昱 rongyua@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3-5人 | 招满为止,尽早联系 | ||
严飞系外行星课题组https://astro.ustc.edu.cn/2022/0722/c14965a563291/page.htm | 天文学或者行星科学 | 博士学位,从事系外行星研究工作并发表过相关论文 | 严飞 yanfei@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1-2名 | 招满为止 | ||
王俊贤AGN与星系团队 | 活动星系核、类星体、发射线星系,宇宙再电离 | 天文学博士学位,具有多波段观测分析经验 | 王俊贤 jxw@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王慧元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小组 | 星系形成,大尺度结构,宇宙学数值模拟 | 有较强的编程能力,热爱天文 | 王慧元 whywang@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 星系形成与演化的观测或模拟研究 | 取得天体物理或大数据处理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利用射电或其它波段观测数据研究邻近星系的经验 | 张红欣 hzhang18@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依托即将建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学科平台--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能力最强的设备),开展北天大规模、多时频的深度时域巡天,获得海量观测数据;通过发展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手段,开展引力波电磁对应体、黑洞潮汐瓦解事件、超新星等时域天文研究和太阳系近地天体监测和防御研究。 | 天文、大数据 | 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孔旭 0551-63600657 xko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工程与应用物理系 |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个人网页:http://quantum.ustc.edu.cn/web/index.php/node/844 | 激光技术、光频梳、激光稳频和锁相 | 光学方向,了解电子学和信号与系统的优先 | 姜海峰 hjiang1@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湍流非线性动理学大规模数值模拟 | 等离子体物理 | 熟悉等离子体物理理论和数值模拟 | 王少杰 13666176550 wangsj@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光子学与成像实验室(π-lab)http://miracle.ustc.edu.cn/2022/1207/c32999a585822/page.htm。负责人:梁文轩,https://faculty.ustc.edu.cn/liangwenxuan | 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物理、应用物理等相关学科,尤其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 | 具有扎实的光学与影像学理论基础,勤于思考;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梁文轩 liangwenxu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名,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主要围绕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包括太赫兹成像探测、太赫兹通信、太赫兹生物医学、以及太赫兹应用的共性技术等。 | 太赫兹、光学工程、微波电磁场、通信、信号处理、生物物理等 | 1)具有博士学位,有相关专业的科研或工程经验者优先。2)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武帅 15209833973 wushuai52@ustc.edu.cn | 博士后4名,特任副研4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 黄运锋研究组:http://lqcc.ustc.edu.cn/iontrap | 光学;光学工程;量子信息;量子光学 | 有非线性光学实验基础,尤其是薄膜铌酸锂波导加工、或者光学变频工作经历优先考虑。 | 崔老师 0551-63600808-8315 jmcui@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
许金时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xujinshi/zh_CN/index.htm | 量子光学和固态色心操控 | 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许金时 13866722907 jsxu@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里德堡原子量子模拟和量子传感团队,从事量子相变的研究,非平衡动力学,微波传感的研究等,团队研究人员:丁冬生,史保森。 | 统计物理/原子物理/量子信息 | 原子物理方向,多体物理。 | 丁冬生 dds@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化学物理系 | 廖结楼课题组:https://dcp.ustc.edu.cn | 计算化学与生物 | (1)熟悉并有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M/MM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像蛋白质,RNA,DNA等体系的成功科研工作经验;(2)有计算设计和改善提高蛋白酶像P450,固氮酶Nitrogenase等催化活性,并有与生物实验研究组合作的工作经验;(3)有理论和计算化学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4)具有良好的科研,英文写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 廖结楼教授 152-098-27626 liaojl@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理论与计算催化化学,http://jxliu.ustc.edu.cn/ | 理论与计算催化化学 | 1)具有物理化学、计算化学、计算物理、计算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海外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博士或博士后经历(2-4年博后经历)3)熟悉量子化学计算、均相或多相催化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等研究领域之一。4)具备Python、C或Fortran编程语言开发经验的申请人会优先考虑5)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工作与思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科技论文读写能力,为人和科研工作中有诚信,勤奋努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 刘进勋 0551-63602195 jxliu86@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2023年12月31日 | ||
袁龙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发展和利用新型超快显微成像技术研究新型低维光电材料在纳米和飞秒尺度下的能量转换机制。详情请见课题组主页:https://dcp.ustc.edu.cn/2022/1213/c33114a585941/page.htm | 凝聚态物理,超快动力学与成像 | 具有物理、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博士期间有超快动力学,低维材料制备和光学表征等背景优先;具有良好的科研,英文写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 袁龙 lyuan565@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应用化学系 | 徐铜文课题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功能膜研究室长期从事离子交换膜及电驱动膜过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离子交换膜、双极膜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和表征,特种离子膜材料,燃料电池和液流电池隔膜,膜组件开发和膜过程设计。课题组注重理论与工业生产结合,开展离子膜材料设计合成及工业化生产研究,深入研究并推广离子膜在水处理、清洁生产及能源领域的应用。课题组网页http://membrane.ustc.edu.cn/ | 高分子化学、离子选择性分离膜、碱性膜、稀土分离、同位素分离、海水提铀 | 有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离子选择性分离膜或碱性膜电解水制氢等相关研究背景,博士研究期间有相关独立工作经验。 | 葛亮 17705653219 geliang@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季恒星课题组:http://applchem.ustc.edu.cn/2018/0607/c15402a264103/page.htm | 金属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 | 博士后:1)已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的年限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品学兼优;2)潜心学术、乐于创新,可独立完成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形成引领性研究成果。3)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4)具有英文写作、交流能力;5)具有理论化学或者谱学电化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 梁老师 llq@ustc.edu.cn 并抄送 jihengx@ustc.edu.cn | 不限 | 待招满为止 | ||
王功名课题组:http://wanggmlab.ustc.edu.cn/ | 电化学,能源化学,材料化学 | 1.具有材料制备、能源化学、电化学等背景;2.科研态度认真、勤奋,责任心强 | 王功名 wanggm@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2-3人 | 招满为止 | ||
陈维教授课题组:新型大规模储能电池、催化剂的微观调控与机理探索、以及新型能源转化与存储一体化。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weichen1/ | 化学,材料,能源化学 | 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陈维 weichen1@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杨上峰课题组。网址:http://staff.ustc.edu.cn/~sfyang |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无机化学 | 具有碳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纳米材料、有机化学、能源化学等背景。 | 杨上峰 63601750 sfy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余彦教授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yanyumse/publication.html | 储能材料,纳米材料 | 1.研究方向: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其他新型二次电池),功能纳米材料;2.年龄35周岁以下,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3.博士期间或近三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至少3篇;4.可全职在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有团队合作精神,愿意尝试新研究方向。 | 余彦 yanyumse@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4-8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王成威教授课题组:1.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固态电池的界面优化,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全电池的制备与集成。2.软物质基(高分子、水凝胶、纤维素等)离子导体的开发和应用。 | 材料、化学、高分子等相关专业 | 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3.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上进心和创新意识; 4.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具有锂电池、高分子、水凝胶、电催化、陶瓷合成等研究背景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 王成威 vcwa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课题组,http://home.ustc.edu.cn/~wulj,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 能源材料 | 具有能源材料、能源化学方向的研究经历 | 裴刚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化学系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隶属于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和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课题组网页: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和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一、课题组研究方向:1.有机共轭材料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纳米碳材料合成及应用(弯曲碳纳米管片段、石墨烯纳米带等);2.能源催化研究(电催化、光催化、光电催化)。负责人:杜平武教授,主页:http://staff.ustc.edu.cn/~dupingwu/publications.html | 化学、材料、或者高分子等相关专业 | 化学、高分子、有机功能材料合成、金属配合物合成、材料化学、光化学、能源化学、纳米材料等背景的博士或者博士后;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认定的二区期刊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 | 杜平武 0551-63606207 dupingwu@ustc.edu.cn | 博士后3-5人/特任副研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孟征教授课题组:专注于利用自下而上的模块化合成方法,设计构筑结构精准的新型功能导电材料,包括导电框架材料和自组装导电材料,并研究这些材料的电学应用。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导电(框架)材料的设计与合成;自组装二维导电材料的构建;导电材料的构效关系研究;导电框架材料在电子器件构筑和催化中的应用。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等 | 参照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和博士后的招聘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为人诚实,性格开朗,工作积极,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欢迎具有配位化学、有机化学、导电材料、电子器件等一项或以上相关基础的申请人申请;具有较好的英文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具有导电框架材料、有机功能材料合成、自组装、电子器件、理论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背景者可优先考虑。 | 孟征 13811635336 zhengm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扬中教授课题组: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 | 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 1.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实验技能;2.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3.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 刘扬中 0551-63600874 liuyz@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徐允河课题组:https://chem.ustc.edu.cn/2020/1203/c2474a462602/page.htm | 有机合成 | 即将博士毕业或博士毕业三年以内,具有有机合成方法学、金属有机化学或全合成的研究背景。 | 徐允河 xyh0709@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庄涛涛教授课题组-手性结构与功能实验室。课题组致力于手性纳米结构的精准合成、高品质因子圆偏振光体系的构建、多模态信息加密防伪、生物病毒检测、3D显示等。 | 无机、高分子、材料、物理等相关方向 |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35岁以下;态度积极、勤奋,责任心强,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执行力,能在PI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具有手性纳米材料、圆偏振光器件、信息加密防伪、3D显示、生物检测治疗等方向的申请人可优先考虑。 | 庄涛涛 tzhua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吴长征教授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czwu | 工程热物理、热传导、磁电输运、固体物理、STM等 | 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者在相关行业具有标志性成果。 | 吴长征 czwu@ustc.edu.cn | 热领域需要招聘1~2名;STM领域需要招聘1名 | 待招满为止 |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http://staff.ustc.edu.cn/~hxu | 功能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 | 高分子、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材料化学、光化学、纳米材料的博士或者博士后 | 徐航勋 hx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崔昆朋课题组,重要从事高分子加工和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包括高性能高分子薄膜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和凝胶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等。https://polymer.ustc.edu.cn/2022/0425/c25101a552734/page.htm | 材料、化学、物理、高分子等相关专业 | 材料、化学、物理、高分子等相关专业的博士 | 崔昆朋 kpcui@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2-3名 | 待招满为止 |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 | 刘世勇教授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sliu/ | 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表活剂与胶体化学、合成化学、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 | 具有好奇心,喜欢学习新知识和进入新领域;注重细节,严谨有耐心,能坚持深入做事情。 | 刘世勇 sliu@ustc.edu.cn 0551-63607348 | 3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李闯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响应性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仿生驱动应用;动态可逆的超分子组装功能软物质;仿生智能形变和软体驱动器、机器人在生物医学、药物释放等领域的应用。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lichuang/zh_CN/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材料 | 1.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2.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上进心和创新意识;3.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学术论文。4.具有高分子、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材料化学、光化学、超分子材料、水凝胶材料、软体驱动器背景的申请者可优先考虑。 | 李闯 0551-63606684 lichuang21@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王龙海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wanglabustc.com/ | 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 | 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等方向的研究经验;优先考虑有动物实验、COMSOL多物理场模拟仿真背景的申请人;具有良好英文写作能力,近五年发表1-2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 王龙海 hiwa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2-3名 | 待招满为止 | ||
吴思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siwu/zh_CN/index.htm | 高分子、刺激响应材料、光响应高分子、智能材料、超分子、聚合物结构表征 |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结构表征方法、化学、有机化学、金属配合物、材料、光化学、纳米、光学背景的博士 | 吴思 siw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陈昶乐教授课题组,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changle/index.html | 高分子 | 高分子、有机合成、金属有机方向的博士 | 陈昶乐 0551-63601495 changle@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 傅尧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绿色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等领域研究。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发展绿色有机化学新反应和催化体系,并应用于可再生资源绿色转化与高效利用。 | 有机化学\生物质化工 | 参照中国科大博士后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招聘基本要求;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有机合成或生物质催化转化方向科研经历,在相关领域重要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性格开朗,善于沟通。 | 傅尧 0551-63607476 fuyao@ustc.edu.cn |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究员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化学物理系/尖端测量仪器研究部 | 田善喜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sxtian | 物理化学 | 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并取得很好的科研成果 | 田善喜 13956911902 sxti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 | 2024年6月 |
化学物理系/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研究部/中科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 | 黄伟新教授:表面化学与纳米催化研究组:目前承担科技部、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项目,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uangwx | 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 | 具有表面化学和催化化学博士后研究经历,能独立撰写文章。研究组尊重青年人才的学术独立性和原创性,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 黄伟新 0551-63600435 huangwx@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化学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 江海龙教授课题组:在配位化学的基础上,聚焦多孔晶态功能材料(如MOFs,COFs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功能探索;研究内容高度交叉,涉及无机化学、晶体工程学、材料化学、纳米科技、催化化学以及能源化学等多个领域。依托托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详情参见课题组主页:http://mof.ustc.edu.cn |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化学(催化化学或计算化学)等 | 参照中科大博士后和特任副研究员的招聘要求,满足以下条件:1、为人诚实,工作勤奋,富有责任心和团队精神;2、已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3、欢迎具有配位化学、功能材料、多相催化、光/电催化、纳米能源、计算化学等一项或以上相关基础的申请人,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 江海龙 0551-63607861 jianglab@ustc.edu.cn |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究员1-3名 | 待招满为止 | |
应用化学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质(天然高分子)衍生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与转换(新型二次电池、超级电容、柔性储能器件、电/光催化)中应用的研究,已在Science、Adv.Mater.、EnergyEnviron.Sci.、Adv.Energy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系列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lifeng/zh_CN/index.htm | 1.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2.生物质(天然高分子)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3.生物质(天然高分子)/碳基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光催化(H2O、CO2、N2、O2、CH4等小分子)中应用。 | 1.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科研执行力强、追求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专业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化学、材料、高分子、物理、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在生物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碳材料、二次电池、电催化、柔性器件等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良好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方向。3.年龄要求:博士后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特任副研究员不超过35岁。 | 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前期主要研究基础,代表论文清单等)发送到陈老师的电子邮箱chenlf@ustc.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3-5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 马骋课题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68 | 全固态锂电池,氟离子电池 | 具备较强英文写作能力,可以独立、高质量的进行SCI论文写作;有较多全固态锂电池研究经验的候选人将优先考虑。 | 马骋 mach16@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纳米催化与能量转化研究部 | 占忠亮课题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67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化学、界面化学、凝聚态物理等专业背景,有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和器件研发经验者优先考虑 |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在相关领域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高质量学术论文;年龄35周岁以下,身心健康,作风踏实,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责任心、执行能力和团队精神。 | 占忠亮 zzha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刘波课题组: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1484 | 多孔材料,催化,光热电能源转换 | 曾在化学及材料一级学科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具有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背景和跨学科合作经历;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生优先。 | 刘波 0551-63601123 liuchem@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任晓迪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比能电池电解液设计与界面调控、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及电催化中界面过程调控等。热忱欢迎优秀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的加入,并提供优厚待遇与支持。详情请参见课题组网站renlab.ustc.edu.cn,或发邮件至xdren@ustc.edu.cn联系咨询。 | 化学、材料、物理等 | 1.具有化学、材料、物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至少具有一项下列方面的研究经验或能力:(1)锂电池、金属空气电池、水系电池、固态电池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2)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表征、设计及应用(3)电解质中溶剂或盐类的设计、合成及应用(4)有机合成或电化学合成(5)化学反应过程或材料性质的理论计算模拟(6)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过程研究2.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责任心强,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3.年龄在35岁以下,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篇以上。 | 任晓迪 xdren@ustc.edu.cn 0551-63601659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苏州高等研究院 | / | 多能量场纳米催化课题组(EX-nanocatalysis research group,EXNano-RG)专注高值有机化学品的绿色制造,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有稳定合作关系,有利于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发展。详情见https://faculty.ustc.edu.cn/daiyitao/zh_CN/index/277648/list/index.htm | 多相催化或纳米材料或有机合成或理论计算 | 1)对化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已经获得或者即将获得博士学位;2)具有有机化学及相关方向的研究背景,熟练掌握多相催化或纳米材料或有机合成化学等相关知识及实验技能;3)有良好的科研积累,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相关研究论文;4)遵守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聘用期间全职工作,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 戴懿涛 yitaodai@ustc.edu.cn | 博士后4-5名 | 待招满为止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 / | 季恒星课题组:http://applchem.ustc.edu.cn/2018/0607/c15402a264103/page.htm | 金属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 | 博士后:1)已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的年限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品学兼优;2)潜心学术、乐于创新,可独立完成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形成引领性研究成果;3)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4)具有英文写作、交流能力;5)具有理论化学或者谱学电化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 梁老师 llq@ustc.edu.cn 并抄送 jihengx@ustc.edu.cn | 不限 | 待招满为止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 | 中科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穆杨课题组 | 环境工程、功能材料、化学、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环境微生物等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专业方向;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穆杨 0551-63607907 yangmu@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环境健康研究组。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典型及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健康效应,以及开发基于纳米技术的环境解决方案。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行为与毒理。研究典型污染物如重金属、毒素,新型污染物如人造纳米颗粒、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学效应;开发污染物检测技术2.环境污染修复。开发基于纳米技术的土壤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修复技术。3.纳米农业新技术。开发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农药、化肥,以减少农业源污染及资源浪费4.新型绿色碳氮捕获技术。基于新材料和植物作用的CO2捕获、增强植物固氮作用。详情请见:https://ese.ustc.edu.cn/2021/0611/c26804a594945/page.htm | 具有污染物环境化学、环境毒理、纳米安全性评价、环境纳米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纳米农用技术等背景 | 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 课题组长张鹏 zhangpeng1987@ustc.edu.c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武军课题组:http://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92/page.htm |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持续化学、生物质、生物炭、有机固废污染控制与清洁转化、化学工程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专业方向;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刘武军 liuwujun@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陈洁洁课题组:https://ese.ustc.edu.cn/2021/0623/c26804a514217/page.htm | 化学(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等)、环境工程、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等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专业方向;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陈洁洁 13966743657 chenjiej@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俞汉青课题组: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88/page.htm | 化学、生物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环境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专业方向;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俞汉青 0551-63607592 hqyu@ustc.edu.cn | 4-5人 | 待招满为止 | ||
盛国平课题组/中科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http://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77/page.htm” | 化学、环境、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等 | 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包括环境催化材料、环境微生物、植物修复、分子生物学等 | 盛国平 gpshe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贤伟课题组:http://ese.ustc.edu.cn/2021/0623/c26804a514227/page.htm | 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专业方向;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刘贤伟 xianweiliu@ustc.edu.cn | 4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杨一_水污染控制实验室: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14299/page.htm | 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微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 | 申请者应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杨一 yangyiustc@ustc.edu.cn | 博士后3人 | 待招满为止 | ||
蔡琛课题组:环境生物过程与生物转化实验室,关注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型微生物过程,借助微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研究工具与方法,通过微生物过程的发现与解析完善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网络的认知,并基于微生物过程开展温室气体转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借此理解微生物对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为开发具有“碳中和”功效的生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实验室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aichen/zh_CN/index.htm | 生物信息学、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1)侧重于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方向;(2)学术能力: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研究论文;(3)学位要求:前者:优秀博士后;后者:优秀博士毕业生。科研助理:(1)学历学位:优秀硕士毕业生;(2)专业背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材料学等相关领域。 | 蔡琛 chencai21@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2人,科研助理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启帆课题组,环境与健康研究组,研究方向:(1)大气环境化学(2)室内空气污染(3)环境监测及健康效应主页https://ese.ustc.edu.cn/2021/0624/c26804a554864/page.htm | 大气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 | 学历要求:具有博士学位。语言要求: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 | 刘启帆 0551-63603471 liuqifa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网址:https://faculty.ustc.edu.cn/liwenwei/zh_CN/index.htm)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微生物 | 具有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和学历;专业背景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工程、合成生物学、纳米材料、高级氧化等;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关博士后管理的规定 | 李文卫 wwli@ustc.edu.cn |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3-4人 | 待招满为止 | ||
国家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 | 全球环境变化与大气污染成因解析平台,课题组网址https://x-mol.com/groups/liu_jiangtao | 生化环材、膜科学与技术、CO2分离与捕集、天然气脱碳提质、生物沼气纯化、环境工程水处理、有机污微染物分离等 | 已发表高水平文章为好 | 刘江涛 jiangtaoliu@ustc.edu.cn | 博士后3-5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苏州高等研究院 | 张宁课题组,隶属于熊宇杰教授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精准化学原理实现催化材料创制,应用于清洁能源高效化学转换和生态碳基资源价值转化。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Ning_Zhang/ | 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 | 1、具有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2、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3、博士研究期间有相关独立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中英文科技论文读写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论文;4、优先考虑具有生物蛋白基因编辑、分子催化转化、原位谱学表征等实验背景的候选人。 | 张宁 zhangning18@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 生命科学学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分子病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 | 1.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具有分子生物学、或细胞生物学、或生物化学、或分子免疫学、或分子病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对神经科学、衰老生物医学方向有浓厚兴趣;2.年龄不超过35周岁(申请企业后年龄不超过38岁)。3.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4.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及口头交流能力。 | 毕老师 0551-63603091 dbi@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施炯课题组,主要从事认知功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认知障碍性疾病研究。 | 神经生物学 | 1、具有博士学位;2、近三年发表过1篇及以上高水平研究论文;3、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4、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judyeeeee@163.com(邮件请注明“应聘XX岗位”)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张晓峰课题组(生物大分子机器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主要利用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手段,研究参与重要生命过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大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主页:https://biox.ustc.edu.cn/2022/1201/c24188a583145/page.htm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张晓峰 xiaofengzhang@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招满为止 | ||
曹灿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为MRGPR痒觉受体以及与免疫、精神类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研究及药物发现:http://biomed.ustc.edu.cn/2023/0627/c31898a607082/page.htm | 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生物学或神经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 | 曹灿 caocan23@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薛林课题组:蛋白质标记与荧光传感。基于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蛋白质标记新技术,生命活性分子的细胞内超分辨示踪与可视化分析 | 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 | 具有博士学位;近三年内发表过1篇或以上较高水平研究论文 | 薛林 linxue@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微生物和生物光子学实验室,负责人:杨新星,研究方向:发展超分辨荧光成像和单分子生物物理技术,空间组学技术,细菌的生长,分裂和形态维持的分子机制。网址:http://biomed.ustc.edu.cn/2021/0829/c24993a520967/page.htm | 微生物学或化学生物学或生物物理学 | 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事业,有高度责任心;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 杨新星 xinxingya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项晟祺课题组。本课题组以核磁共振,特别是固体核磁共振技术(solidstateNMR)研究蛋白质聚合物和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物理与核磁波谱学 | 熟悉蛋白质表达纯化,同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经验:1.任何一种高分辨率的结构方法,如核磁、冷冻电镜、晶体衍射等;2.体外/胞内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3.蛋白质或RNA的化学修饰方法;4.真核表达系统。 | 项晟祺 cqxiang@ustc.edu.cn |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神经-免疫学实验室,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互作,及其与摄食行为,能量代谢的关联。负责人:占成,实验室介绍:https://biox.ustc.edu.cn/2021/0109/c24188a523091/page.htm | 有神经电生理或者免疫学专业背景 | 1)熟练掌握脑片电生理记录;或者2)有良好的免疫学研究经历 | 占成 zhanche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刘强,主页:https://biomed.ustc.edu.cn/2014/1105/c34152a604761/page.htm |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相关方向皆可 | 申请人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2篇代表性研究论文(或即将发表)。 | 刘强 0551-63601179 liuq2012@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获得博士学位并有博士后科研经历,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杂志发表过1-2篇代表性研究论文。 | 特任副研1-2人 | ||||||
许超实验室(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及剪切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方向: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以及多维异核核磁共振为研究手段,结合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研究真核生物尤其是人体内和重大疾病有关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了解肿瘤或原癌基因过表达和癌症形成的原因,以及和mRNA剪切过程和神经发育缺陷的联系等重要机制。在了解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辅助药物设计达到控制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积极推进结构生物学向疾病治疗方向的转化。 | 结构生物学 | 具有博士后经历,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 许超 xuchaor@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郑基深实验室:蛋白质化学与合成生物学。基于生物/化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蛋白质功能进化的生物/化学新技术,定向进化获得多肽/蛋白类药物以及工业酶,用于基础生物学、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等。 | 化学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 特任副研究员:1、博士学位;2、博士后经历;3、发表过第一或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热爱科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 | 郑基深 0551-63607782 jszh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程临钊课题组;研究兴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细胞外泌体、血液和细胞治疗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 | 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内发表过1篇或以上较高水平研究论文 | 程临钊 0551-63603287 lzch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名,博士后4名 | 待招满为止 | ||
宋晓元实验室(衰老转录调控实验室):http://biox.ustc.edu.cn/szdw/zzbqnqrjh/201301/t20130104_146413.html |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 | 特任副研岗位任务:能独立申请基金并开展课题研究,协助课题组长进行团队建设及带领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岗位要求:1)有至少2年博士后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知识储备和研究基础(有三维基因组学基础的优先);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领域内较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和热情,能够独立探索和开展研究工作;3)学习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及团队管理的能力;4)诚信踏实,态度严谨,秉承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待遇: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待遇执行。 博士后岗位要求: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殖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专业毕业的博士(有三维基因组学基础的优先);2)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至少一篇上。待遇: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待遇执行。 | 宋晓元 0551-63607752 songxy5@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海燕(计算生物学)课题组(http://biocomp.ustc.edu.cn/) | 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工程、理论与计算化学 | 1、有蛋白质科学或计算科学等相关学科(包括但不限于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化工程、计算化学、计算材料等)的博士学位,在本专业有优秀研究记录;2、学习能力强,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一定编程基础更好),对学习掌握基于AI等计算工具的生物分子预测、设计方法有强烈意愿和能力;3、沟通能力强,对与实验密切合作实现重要功能蛋白、核酸设计改造有强烈兴趣 | 应聘者先提交个人简历、个人陈述、1-3位推荐人信息,发送至cblab@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分子植物研究中心谭树堂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tanshutang/zh_CN/zdylm/277311/list/index.htm) | 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作物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 | 1.近期(应届生为佳或毕业不超过3年)在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学、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作物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作物遗传学等基本实验技术。2.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并发表过或即将发表至少一篇第一作者相关论文。3.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富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能较长期稳定工作。4.有生物化学或细胞生物学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 应聘材料:1.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研究或工作经历、发表文章、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和所获奖励)。2.人个陈述。3.1~2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请应聘者将应聘材料,通过电子邮件(邮件主题请标明:姓名应聘XX岗位)发送至联系邮箱:sttan@ustc.edu.cn。符合要求者将尽快安排面试。课题组将对应聘材料予以严格保密。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植物组蛋白修饰与环境应答实验室。负责人:丁勇。主页:https://biox.ustc.edu.cn/2014/0925/c24188a543009/page.htm | 植物表观调控与干旱应答 | 有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或胁迫研究背景,有作物背景的优先 | 丁勇 0551-63601317 dingyong@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 | 张济舟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23/0425/c31898a600569/page.htm | 血液学 | 欢迎具有生物学、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研究背景的博士生前来应聘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职位。 | 张济舟 jizhou_zhang@ustc.edu.cn | 博士后3名,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倪芳课题组http://jcyx.ustc.edu.cn/2021/0826/c24419a520720/page.htm | 血液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 | 特任副研究员: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及带教能力;博士后:发表过至少一篇较高水平SCI一作论文,具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倪芳 0551-63606329 fangni@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名,博士后2-3名 | 待招满为止 | |
王剑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21/1026/c24993a529853/page.htm。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疾病中T细胞的抗原表位筛选、活化、外周维持和定向迁移。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 应聘条件: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具有免疫学研究基础、分子生物学基础扎实、或熟悉生物信息分析的应聘者。2.具备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勤于思考,有上进心。3.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并撰写科研论文。 |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等材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论文发表及其他成果)发送至:ustcwj@ustc.edu.cn(联系人:王剑),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李丰银课题组:http://jcyx.ustc.edu.cn/2020/0416/c24419a520877/page.htm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近3年内取得博士学位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性学术论文(与免疫学相关) | 李丰银 0551-63600939 fyli88@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曾筑天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zengzt/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生物信息学 | 特任副研究员:2年以上博士后经历,有高水平学术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经历,具有免疫学研究背景者优先;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至少一篇较高水平SCI一作论文,热爱科研事业,具有高度责任心。 | 曾筑天 zengzt@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孙成课题组:http://sun.ustc.edu.cn | 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1.端正的学术作风,性格积极,认真负责,善于团队合作2.获得(或即将获得)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熟悉并掌握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并具有动物模型经验者优先3.在国际水平的免疫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及相关杂志发表过第一作者科研论文(IF>5)4. | 汪老师 0551-63601632 charless@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1.有单细胞分析技术研究经历者优先:包括有组学数据分析经验,对于单细胞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ChIP-seq,RNA-seq,Hi-C、ATAC-seq等有分析经验者优先考虑;2.有单细胞多组学数据的挖掘经历者优先:包括对实验室产生的数据和公共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或者开发相关算法和软件经验者优先考虑。 | 博士后2-3人 | |||||
获得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等生物学相关专业背景 | 1.具有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经验,优先考虑在肿瘤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具有丰富研究经历者;2.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有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能适应多课题、快节奏的工作环境;3.协助实验室PI指导实验室相关人员开展肿瘤免疫学相关课题,指导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动物操作技术等相关工作。协助实验室负责人从事实验室的各类管理工作 | 特任副研1-2人 |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或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 | 1.具有一定数据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负责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的实施3.负责实验室的常规技术工作 | 实验技术员岗位招聘1人 | |||||
基础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王毅课题组:1.NK细胞的肿瘤免疫;2.NK细胞合成免疫学。http://jcyx.ustc.edu.cn/2021/0827/c24419a520911/page.htm | 免疫学/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有机化学 | 具有有机合成背景,或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背景的博士毕业生。在SCI(影响因子>3)上发表过文章者优先。 | 王毅 wy83@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系/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微生物与慢性疾病实验室,开展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及疾病相关研究,具体包括:1.肠道微生物促进代谢性及免疫性肝病的分子致病机理2.肠道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相互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影响3.噬菌体疗法(包括噬菌体改造)等相关微生物疗法4.根据应聘者的个人经历及兴趣拓展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 生物学及医学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等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责任心强,勤奋踏实,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3.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及撰写科研论文4.具有生物信息学或统计学基础、组学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考虑5.具备合成生物学基础,尤其是噬菌体相关研究经验的,优先考虑 | 段屹 19556505682 yduan@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公共卫生研究院 |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包巍和刘步云课题组主要从事慢性病生命历程流行病学研究,致力于探究慢性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人群干预措施。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或生物学相关专业 | 具有公共卫生、医学或生物学领域的博士学位,有良好的论文发表经历。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或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或者有大型人群队列或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研究经验者优先。 | 包巍 wbao@ustc.edu.cn 刘步云 buyun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和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徐桂凤课题组,从“生命历程健康发展理论”和“生物-心理-社会理论“出发,聚焦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等)的病因和生命早期危险因素、长期健康结局以及预防干预研究。,网页:https://biomed.ustc.edu.cn/2023/0319/c31898a595631/page.htm | 儿童发育行为障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 | 本课题组常年招聘医药卫生、生物学、精神心理相关背景,熟悉流行病学、统计学或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大型人群队列或随机对照干预试验研究经验者优先。 | 徐桂凤 xguifeng365@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基础医学院 | 史庆华教授课题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实验室,详细信息请见http://mcg.ustc.edu.cn/ |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殖发育生物学等 | 特任副研岗位要求:1)有2年以上博士后工作经历,有较强的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知识储备和研究基础,有连续两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者优先;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领域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和热情,能够独立探索和开展研究工作;3)具备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良好的表达沟通及团队管理的能力;4)诚信踏实,态度严谨,秉承学术道德和职业规范。 | 史庆华 0551-63600344 qshi@ustc.edu.cn | 特任副研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博士后岗位要求:1)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等学科专业毕业的博士;2)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或以上。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肿瘤纳米 | 显微活体成像、免疫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信息 | 具有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近5年内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具备较强的文献解析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认真负责、可长期稳定工作 | 王育才 0551-63600402 yucaiwang@ustc.edu.cn | 显微活体成像1人、免疫学1人、有机化学1人、高分子化学1人、生物信息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彭慧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NK细胞的异质性和发育分化,NK细胞新亚群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及干预手段 | 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 品行端正,热爱科研,能独立开展课题研究,认真负责,进取心强,有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具有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信息学研究背景者优先,已获得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彭慧 huipeng@ustc.edu.cn | 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心力衰竭、肥胖、糖尿病等,采用系统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页:http://jcyx.ustc.edu.cn/2023/0411/c24419a598313/page.htm | 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 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较高水平研究论文;为人诚信,做事态度严谨、认真负责;有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曹洋 yangcao208@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免疫学研究所 | 免疫学 | 博士毕业,发表过同行评议学术论文或类似成果。 | 魏海明 ustcwhm@ustc.edu.cn | 不限 | 招满为止 | ||
非编码RNA与肿瘤生物学实验室 | 肿瘤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 | 具有生物信息学或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熟悉Linux操作系统并能熟练运用R或Python,具有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经验者优先;具备一定的分子生物学训练与功底;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高度的科研热情与团队协作意识,可长期稳定工作。 |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杨帆fay009@ustc.edu.cn,邮件注明“博士后应聘“。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方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研究组致力于用最先进的干细胞技术研究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工具。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1.转录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2.人类生殖细胞的发育及体外发生;3.人类神经细胞的体外发生;4.干细胞疾病模型的建立。实验室主页:http://fanglab.ustc.edu.cn/ |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 (一)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工作勤奋、有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强,有较强的的沟通能力;(二)身体健康,具备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三)学历要求:已取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特任副研究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后在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四)英语达到国家六级标准,且能熟练地进行英语文献阅读和文章的撰写;(五)年龄要求:原则上希望特任副研究员40周岁以下;博士后35周岁及以下;(六)专业要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或相关专业;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较强的中英文交流写作能力。 | ffang24@ustc.edu.cn,电子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本人姓名(我们为应聘材料保密,如不录用,会立即删除)。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1.个人陈述:可包括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职业/学业规划等;2.个人简历,包括教育、科研工作经历及论文、专利情况;3.最高学历与学位证书(如尚未毕业提供就业推荐表);4.其他申请人认为必要的材料。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鲍坚强课题组:http://biomed.ustc.edu.cn/2019/0225/c24993a470936/page.htm | 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生殖生物学 | 1、熟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或生殖生物学等相关技术;2、结合不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微量组学技术方法,探讨解决当前生殖生物学领域中的挑战问题。3、以第1作者身份在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 | 鲍坚强 安徽合肥科大中区医学楼407 0551-63606389 BaoLab@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王东方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DNA自组装方法和机制研究。结合单分子荧光技术用于单分子动态组装追踪以及单分子生物物理学。课题组简介:http://bme.ustc.edu.cn/2022/0926/c28131a571191/page.htm。热忱欢迎优秀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的加入,并提供优厚待遇与支持。 | DNA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光学/超分辨 | 善于学习钻研,工作积极主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 王东方 dongfang_wang@ustc.edu.cn | 1-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梁文轩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liangwenxuan | 转业包括但不限于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精密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物理、应用物理等相关学科,尤其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 | 具有扎实的光学与影像学理论基础,勤于思考;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梁文轩 liangwenxu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附属第一医院 | 安徽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研究中心 |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病理药理研究 | 近三年内毕业的博士 | 段亚君 yajundu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智慧病理学研究所 | 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博士毕业3年内,有较独立的科研能力,善于交流,乐于专研 | 周文超 wzaz@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 郑小虎,国家优青获得者,安徽省杰青获得者。实验室依托于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天然免疫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研究平台,设备齐全。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肿瘤与自身炎症免疫微环境,2)新型免疫干预靶点的寻找,3)利用合成免疫学理念,探索全新免疫干预方式。相关成果以(共)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在Nat Immunol(2篇)、PNAS、CancerRes(2篇)、Clinic CancerRes、Nat iSciRev和Cell Mol Immunol等学术期刊。 | 细胞生物学或免疫学 | 博士毕业3年内,有较独立的科研能力,善于交流,乐于专研 | 郑小虎 ustczxh@ustc.edu.cn | 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 薛天-光与生命实验室,致力于视觉神经和眼科领域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围绕视网膜和感光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光感受脑神经环路、视觉再生修复等方面。实验室近两年在Cell(3篇)、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Adavances(2篇)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依托中科院先导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基金等。实验室主页,http://www.xuelab.ustc.edu.cn | 神经生物学,眼科学 | 特任副研:a)申请者应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博士毕业后有2年以上的科研工作经历;b)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备分子细胞、遗传、神经、电生理、发育、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或临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优先;c)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c)申请者应具备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进取心、团队精神;可以带领小规模团队展开科研攻关。 | 马玉乾 18355128691 mayuqian@ustc.edu.cn 薛天 xueti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2-3名 | 待招满为止 | |
博士后:a)申请者应有(或即将有)博士学位和学历,既往研究背景不限,具备分子细胞、遗传、神经、电生理、发育、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或临床眼科等方面的科研背景者优先;b)发表过较高水平的SCI学术论文;c)申请者应具备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进取心、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d)申请者应具备较好的科技英语写作和表达能力。 | 博士后3-4名 | 待招满为止 |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苏州高等研究院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影像智能与机器人研究中心 | 量子生物医学技术前沿实验室 | 电子、信息、计算、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2、电子、信息、计算、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具有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计算、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或者自动控制相关研究经验;3、有电子系统设计、微弱信号测量或电磁成像系统研制经验者优先考虑。 | 刘老师 dong2016@ustc.edu.cn | 1、无线智能芯片化电磁成像系统研制1-2人;2、数据及模型驱动的电磁成像技术研究1-2人。 | 待招满为止 |
工程科学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工程科学学院 | 近代力学系 | 柔性结构与软材料力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面向医疗健康的柔性结构与软材料力学,旨在开发新一代智能柔性器件与软体机器人。网站https://faculty.ustc.edu.cn/liuwang/ | 软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3D打印 | 具有力学、机械、材料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论文 | 王柳 wangliu05@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材料力学与行为设计重点实验室,https://applchem.ustc.edu.cn/2023/0301/c15402a593644/page.htm | 高分子复合材料 | 材料、化学或力学专业毕业,复材类旗舰期刊发表3篇以上。 | 宣守虎 0551-63601702 xuansh@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
张青川课题组:http://photomech.ustc.edu.cn/ | 固体力学,实验力学 | 博士毕业 | 张青川 0551-63607613 zhangqc@ustc.edu.cn | 2人 | 招满为止 | ||
生物力学与医工交叉团队。主要针对细胞-微环境这一关键生物-材料界面,聚焦力学微环境的构建与表征、干细胞定向分化和规模化培养、组织器官修复代替、癌症和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诊疗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分子、细胞和组织等多个尺度上,探究力学微环境对细胞粘附、迁移、分化、衰老和免疫应答等生理和病理现象的调控,以及相应的力学-化学信号转导机制。主页:http://staff.ustc.edu.cn/~jianghy/ | 力学生物学、生物力学、软材料力学、生物材料与放生力学 | 具有力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实验技能训练,在相关领域发表过1区论文,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姜洪源 jianghy@ustc.edu.cn | 2人 | 招满为止 | ||
https://faculty.ustc.edu.cn/liuhaoran | 计算流体力学 | 具有CFD编程经验的博士毕业生;或者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博士后出站科研人员 | liuhr@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2人 | 招满为止 | ||
高怀岭课题组面向硬组织修复或替代对医用结构材料的应用需求,聚焦陶瓷基材料的脆性问题,主要开展纳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力学设计、增材制造与构效关系研究,旨在构筑可用于义齿、人工骨、人工关节、可吸收医疗植入物等产品的轻质高强韧医用结构材料。负责人:高怀岭教授,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gaohuailing/zh_CN/index.htm | 具有固体力学、材料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 | 1.品学兼优,勤奋踏实,热爱科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具有材料、力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3.具有陶瓷材料和DLP陶瓷3D打印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 | 高怀岭 ghuailing@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闫锐教授研究组 | 等离子体物理、流体力学 | 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数理基础扎实,具有从事并行数值模拟经验者优先 | 闫锐 ruiyan@ustc.edu.cn | 2-3人 | 招满为止 | ||
李二强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实验流体力学、界面的精准测量方法、多相界面演化的动态特性等研究,具体方向包括液滴/气泡动力学、流动减阻、实验测量技术、相变、微流体等。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19/1024/c4590a402991/page.htm | 液滴/气泡动力学(液滴生成、合并、撞击等);复杂多相界面流动(多介质、大温度范围、粘弹性、相变、多场耦合等);实验测量技术(超高速摄像、干涉法、纹影法等);流动减阻(宽雷诺数范围)。 | 1.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年龄不超过33周岁; 2.具有力学、物理、机械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论文;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李二强 eqli@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2024年8月 | ||
梁海弋课题组。研究方向:增材制造技术,流固耦合建模,光固化聚合物合成和力学建模,仿生材料力学。课题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yliang/ | 力学,数学,物理,高分子化学 | 在相关领域的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 梁海弋 hyliang@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智能材料和振动控制平台,从事磁流变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负责人龚兴龙教授,主页:gong.ustc.edu.cn | 固体力学 | 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能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龚兴龙 gongxl@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多尺度复杂流动研究中心,负责人陆夕云院士。团队以前沿基础科学和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聚焦航空航天航海、能源科学、生物医学等重要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学科交叉前沿,基于大规模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开展前沿基础科学研究。 | 岗位1:气动声学与水动声学;岗位2:可压缩湍流计算与分析;岗位3:旋涡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岗位4:大气边界层、风机空气动力学和风电场流动;岗位5:智能计算流体力学(AI-CFD)。 | 1.获得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具有相应岗位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科研技能训练;3.热爱科研,具有自我推动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刘难生 lns@ustc.edu.cn 万振华 wanzh@ustc.edu.cn 刘罗勤 luoqinliu@ustc.edu.cn | 每一岗位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骆天治课题组:生物工程与智能材料 | 博士学位专业背景可为力学,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 应聘人应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已经通过博士学位答辩。有丰富的器官芯片制备或者类器官培养经验,曾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过一作文章。 | 骆天治 15715697591 tzluo@ustc.edu.cn | 1人 | 2024年7月1日 | ||
近代力学系、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 张忠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基础研究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材料力学设计的优势。面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需求和应用目标,发展界面力学性质的定量化表征方法、构筑多级次结构、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进而推动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htm | 力学、材料科学(复合材料)、工程科学、机械、物理 | 招聘研究方向:1、微纳材料界面实验力学;2、结构功能一体化纳米复合材料应用。具体要求:1、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年龄不超过35周岁;2、具有力学、材料(复合材料)、机械、物理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受过良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动手能力强,已发表过相关领域期刊学术论文;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 | 汪国睿 wgrui@ustc.edu.cn | 特任副研3-4人/博士后3-4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忠教授课题组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旨在发展微纳尺度实验力学测试表征新方法,揭示跨尺度力学传递规律,提出纳米复合材料构筑新思想,创制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体系,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负责人张忠教授,主页:https://mech.ustc.edu.cn/2022/0222/c4590a546257/pagem.htm | 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实验力学、材料科学、高分子物理及相关学科背景 | (1)固体力学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实验固体力学、实验物理(拉曼光谱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微纳米实验力学、二维材料制备及表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博士毕业生;(2)材料科学或高分子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结构表面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经验的博士毕业生;(3)机械工程相关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 特任副研、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陈海波项目组,主页:http://staff.ustc.edu.cn/~hbchen/index.htm | 固体力学、计算力学、声振耦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 | 在宽频声振耦合分析、结构优化、随机激励下的结构疲劳分析等方向具有较好研究基础,已在相关领域国际杂志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 陈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各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微纳米工程实验室-胡衍雷教授课题组:http://mane.ustc.edu.cn/ | 激光加工、微纳制造、飞秒激光加工、功能材料与器件 | 1.年龄不超过35岁;2.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软件工程、力学、材料、物理、生物等相关背景均可;3.在微纳制造、激光加工、光谱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研究经验者优先。 | 胡衍雷 huyl@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柔性传感器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whbyn/ | 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电子信息、力学、工程材料、计算机 | 柔性传感器、本体和触觉感知、可穿戴和可植入功能器件、柔性电子等研究领域近两年内毕业的优秀博士生。 | 王洪波 wangh@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iMED中心是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平台,现全职教职工2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可关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iMED中心微信公众号。https://sz.ustc.edu.cn/kxyj_list/191-1.html,潘挺睿教授https://sz.ustc.edu.cn/rcdw_show/26.html | 微流控、医疗器械、柔性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微纳加工、生物医学光学、人工智能、先进给药等,特别欢迎具有生化实验基础、细胞和动物实验经验或者临床医学背景的申请者 | 1.副研究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著名高校优秀博士生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科研业绩突出。2.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 何老师 0512-62881386 hejiaying@ustc.edu.cn | 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5-6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孙帅帅课题组。本课题组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研发新型智能机电系统为手段,以解决重大实际工程问题为目标,一直致力于智能材料与结构、磁流变技术、振动控制和智能自适应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涵盖汽车动力学、高速列车振动与稳定性控制,高效行走机器人,爬壁机器人,人工肌肉和人体功能增强等。 | 机电、控制、力学 | 欢迎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和崇高追求的博士加入课题组 | 孙帅帅 sssu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超光谱遥感实验室:https://faculty.ustc.edu.cn/liucheng/zh_CN/index.htm | 1.光学遥感算法原理2.光学遥感仪器光机电设计3.光学立体遥感大数据在我国大气环境中的应用 | 应获得光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应至少具备如下专业能力之一:光学遥感仪器光机电设计、计算机及大数据处理、光学遥感算法、环境数据分析等。 | 刘诚 0551-63600892 chliu81@ustc.edu.cn |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先进感知、数据融合及智能运维课题组,网站:http://mcip.ustc.edu.cn/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力学、材料、电化学等相关学科 | 1.年龄不超过35岁;2.专业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仪器科学、力学、材料、物理、化学相关学科,欢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优秀博士申请;3.在相关领域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者优先。 | 毛磊 0551-63607985 leimao82@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田超教授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tianchao/index.htm | 医学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图像处理 | 医学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图像处理背景博士 | 田超 cti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2人/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应用等离子体实验室:主要从事电弧热等离子体应用基础研究、电弧热等离子体在冶金/化工/建材方面的能量利用研究、热等离子体用于耐高温微纳米材料制备 | 热等离子体产生及其在能量转化与利用、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 参照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员和博士后的招聘要求,1)具有等离子体科学研究背景;具有热能工程/煤化工/冶金/热制备粉体材料工程经历者优先;2)身体健康,品学兼优;3)潜心学术、乐于创新、勇于开发,可独立完成国家和企业科研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形成引领性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4)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才。 | 夏维东 0551-63602716 13866175266 xiawd@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贺菲课题组。研究方向:围绕空天飞行器热防护需求,开展基于发汗冷却的结构/材料设计,包括微孔/微通道流动沸腾、飞行器气动热/力、流动控制等。 | 工程热物理、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等相关学科。 | 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飞行器热防护结构设计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多物理场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数值计算经验,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以上,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岁。 | 贺菲 0551-63600945 hefeihe@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李文志教授实验室(低碳清洁能源实验室):主要从事低碳清洁能源催化转化领域研究,包括碳基小分子(CH4、C2H6、C3H8、CO、CO2等)与生物质能源(木质素等)高效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产物。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手段,从催化剂材料设计与反应机理探究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 碳基小分子(CH4、C2H6、C3H8、CO、CO2等)部分催化氧化 | 获得博士学位,从事非均相催化剂研究的相关工作;具有上进心与责任感,热爱科研;具有相关研究背景优先 | 李文志 0551-63600786 liwenzhi@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先进电源研究组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新型电池系统研发,包括金属空气电池、锌基电池、液流电池等。课题组主页如下:http://institution.ustc.edu.cn/AdvancedBatteryGroup/en/index.htm | 电池跨尺度多场耦合模拟及机器学习 | 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化学背景,熟悉LBM、有限元等方法,有电池体系多场耦合跨尺度建模和数值计算经验,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篇以上。 | 谈鹏 0551-63601102 pengtan@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陈立锋课题组: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质(天然高分子)衍生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与转换(新型二次电池、超级电容、柔性储能器件、电/光催化)中应用的研究,已在Science、Adv.Mater.、Energy Environ.Sci.、Adv.Energy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系列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lifeng/zh_CN/index.htm | 1.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2.生物质(天然高分子)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3.生物质(天然高分子)/碳基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光催化(H2O、CO2、N2、O2、CH4等小分子)中应用。 | 1.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科研执行力强、追求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专业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化学、材料、高分子、物理、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在生物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碳材料、二次电池、电催化、柔性器件等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良好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方向。3.年龄要求:博士后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特任副研究员不超过35岁。 | 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前期主要研究基础,代表论文清单等)发送到陈老师的电子邮箱chenlf@ustc.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3-5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李桂强教授课题组https://tsee.ustc.edu.cn/2021/0706/c3267a516204/page.htm | 电化学、材料化学、工程热物理等 | 从事电化学储能、制氢、光伏电池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从事与太阳能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综合能源系统研究 | 李桂强 0551-63603512 ligq@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3-4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课题组,http://home.ustc.edu.cn/~lilanxin/index.html,https://tsee.ustc.edu.cn/2013/0904/c3267a27742/page.htm | 能源材料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 | 裴刚 0551-63607367 peigang@ustc.edu.cn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热能工程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 | 博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 朱旗教授课题组 | 电磁场理论、相控阵技术、微波技术 | 电磁场理论/电动力学、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等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朱旗 zhuqi@ustc.edu.cn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孙晓艳教授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xysun720/ | 计算机视觉,多媒体编码与处理,类脑智能,医学影像处理,机器学习 | 1)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2)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科研成果者优先;3)其它按照学校招聘条件执行 | 孙晓艳 xysun720@outlook.com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3名 | 招满为止 | ||
王杰教授课题组(https://miralab.ai/)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 1)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2)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科研成果者优先;3)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图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研究经历优先。 | 王杰 jiewangx@ustc.edu.cn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3名 | 待招满为止 |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肖力,https://faculty.ustc.edu.cn/xiaoli | 信号/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脑影像组学,及相关专业 | 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神经影像、深度学习等背景的优先 | 肖力 xiaoli11@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杨勋教授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yangxun/ | 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检索、可信AI | 获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具有指导硕士生的经验与能力;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学术成果;在以上相关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 杨勋 xyang21@ustc.edu.cn |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1名 | 待招满为止 | ||
iVC实验室,https://ustc-ivclab.github.io/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等 | 按学校招聘条件执行 | 刘东 apply4dliu@163.com | 特任副研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低温生物医学工程,https://cryobme.ustc.edu.cn | 低温生物医学与生物热物理、医学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或相关专业权威期刊论文1篇以上;有参与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经验。 | 赵刚 zhaog@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医学影像中心邱本胜课题组从事生物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以及分子影像方面的研究。网址:https://bmec.ustc.edu.cn/ | 计算机、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神经影像、分子影像 | 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神经影像或脑影像等背景,具有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或者有博士后工作经历 | 杨老师 0551-63600583 jinyi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6人 | 待招满为止 | ||
知识计算实验室https://eeis.ustc.edu.cn/2022/0607/c2648a557568/page.htm | 知识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库、机器学习、类脑智能及相关方向 | 特任副研:一般要求具有相关领域博士后经历,特别优秀博士的毕业生例外;具有独立开展相关方向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学术成果;在以上相关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不少于5篇;具有指导硕士生的经验与能力。 博士后:获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学术成果;在以上相关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 | 周熠 yi_zhou@ustc.edu.cn | 特任副研3名,博士后5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光波实验室 | 光波导/光传感技术/光通信 | 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 朱冰 zbi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3名,博士后5名 | 待招满为止 | ||
自动化系 | 振动控制与运动体控制实验室 | 自动化方向 | 具有博士学位,在SCI一二区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 | 王永 yongw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杨坚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量子通信网络、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方向研究,个人主页:http://staff.ustc.edu.cn/~jianyang/;科研平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https://ceni.ustc.edu.cn/),未来网络安徽省重点实验室(https://lfn.ustc.edu.cn/)。 | 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相关方向 | 特任副研究员要求: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具有独立开展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量子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等相关方向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量子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有高质量文章发表者优先;特任高级工程师(或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要求:电子、信息和通信、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熟悉硬件电路的开发流程,能独立承担单个项目的硬件设计,并具有独立开展硬件方向学术研究的能力;精通电路原理图绘制设计;具有较强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调试和问题解决能力。 | 杨坚 jiany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人,特任高级工程师(或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2人 | 招满为止 | ||
知识表达与智能信息技术实验室 | 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绿色能源管控 | 博士后要求985高校博士,特任副研究员要求至少完成一期博士后。 | 陈宗海 chenzh@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赵云波课题组,https://www.niclab.ac.cn | 自动化、人工智能 | 有人机混合智能或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研究经验者优先 | 赵云波 ybzhao@ustc.edu.cn | 博士后及特任副研各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 |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负责人:徐正元,同时也是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主页:http://owc.ustc.edu.cn/。现有固定研究人员和博士后9名,拥有实验室面积1300平米,完备的通信与光电测试设备。依托国家973项目、地方政府和知名企业资助,研究光的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移动光网络及应用,光电器件等。 | 无线光通信与网络,光电器件与信号处理,定位导航,无线通信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和科研经历 | 张小诗 0551-63603995 zxs125@mail.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卫国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通信理论方法、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各种国家科研项目,并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实验室现有固定高级研究人员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拥有完善的软硬件研发环境和办公条件。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和研究背景,并有通信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经验。 | 王卫东 0551-63600573 wdw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语音信息处理研究室,主要开展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说话人识别、语种识别、手写识别与光学字符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体介绍见http://nelslip.ustc.edu.cn/yjfx/63 | 语音信号处理(语音增强、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话者识别等)、自然语言处理、图文识别、多模态信息处理、语言学、语音学、认知计算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在相关领域有高水平论文发表者优先 | 凌震华 0551-63603140 zhli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 | 网络社会认知计算联合实验室 | 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计算社会与社会智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 | 获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科研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学术成果,在相关领域发表过自己满意的论文不少于3篇;对学术和生活保持热情和乐观;符合学校该岗位其他招聘条件。 | 吕琳媛 linyuan.lv@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3人 | 待招满为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据空间研究中心是中国工程院吴曼青院士在中国科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布局建设的创新型科研平台。中心由吴曼青院士领衔,以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探索。现面向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大数据、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多模态感知、人工智能、电磁场与微波等领域国内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诚聘特任副研究员与博士后。 | 智能感知、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人工智能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 | 陈彦 0551-63606693 eecya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和博士后各5人 | 待招满为止 | ||
网络信息中心。 网址:http://ustcnet.ustc.edu.cn/ | 信息化 | 1.获得计算机相关专业博士学位3年以上,任信息技术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获得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学位6年以上,任信息技术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 2.对国内高校总体情况和相关业务有较深入了解,熟悉学校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在信息系统总体布局、数据资源管理等领域有丰富经验,能够带领团队整体布局,分步推进,做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数据管理工作。 3.丰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经验,在高校、政府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部门担任过应用系统建设的业务主管或以上的管理岗位,主持过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 4.丰富的数据运行管理经验,有高校、政府或大型企事业单位数据中台建设经验,并承担重要管理岗位。 5.有深厚的信息化技术功底,精通软件开发技术架构,精通前端设计和研发,以技术骨干身份开发过大型软件。精通至少一种数据库产品和SQL语言。精通软件开发安全。 6.热爱信息化工作,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组织纪律性和责任心。 | 封老师 0551-63601488 fenglei@ustc.edu.cn | 特任高级工程师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网络和安全 | 1.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工作作风、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经验,热爱学校信息化工作。 2.对学校总体情况和相关业务有较深入了解,熟悉学校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在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等至少一个领域有丰富经验、深入研究和突出成果。 3.精通TCP/IP和各种路由协议,熟练掌握路由、交换、安全等相关知识;熟悉当前主流网络架构技术;具备独立搭建园区网络、数据中心机房、骨干网等项目的实施能力;拥有CCIE/H3CSE/HCIE等证书者优先考虑。 4.以下3个条件需至少满足一项: (a)取得信息技术类学科博士学位且有2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或取得信息技术类学科硕士学位且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b)取得信息技术领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信息技术领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c)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证书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 特任高级工程师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数据中心和云 | 1.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大局观念、工作作风、组织能力、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经验,热爱学校信息化工作。 2.精通Linux等操作系统管理及数据备份等相关知识; 3.掌握虚拟化平台和云平台技术架构和常见的虚拟化-存储组网架构; 4.有大型ICT环境下的运维工作者优先考虑。 5.以下3个条件需至少满足一项: (a)取得信息技术类学科博士学位且有2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或取得信息技术类学科硕士学位且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b)取得信息技术领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信息技术领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c)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证书后有5年及以上信息技术领域工作经历。 | 特任高级工程师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微电子学院 | / | 吕頔课题组;长期从事新材料、新形态电子器件的制备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氧化物器件和生物电子器件,特别是基于无衬底薄膜(freestanding film、freestanding membrane)的单晶多材料多功能集成器件、柔性器件、可生物降解器件,涵盖包括材料生长、物性表征、器件制备、实际应用的整套技术体系。具体器件包括铁电非易失存储器件、磁性器件、可降解光电器件、无线生物传感器等。相关工作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上;发明的单晶无衬底氧化物薄膜工艺及应用也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http://sme.ustc.edu.cn/2022/0601/c30996a556940/page.htm | 氧化物物理与器件;生物医学(或可穿戴)器件与设备;新型器件制备工艺 | 应具有电子与物理、材料、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背景。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素质、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 吕頔 dilu@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杨树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GaN、Diamond)新型功率电子器件设计、微纳制造、可靠性及应用相关研究。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yangshu/zh_CN/index/692090/list/index.htm |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及应用 | 具有电子、物理、半导体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有半导体器件工艺经验者优先 | 杨老师 eesya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程林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电源管理、功率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集成电路顶级会议ISSCC和期刊JSSC上,课题组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和自由的科研氛围。课题组网站:https://pmic.ustc.edu.cn/main.htm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 具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有成功的流片经验,在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优先 | 程林 eecheng@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胡诣哲课题组,“数字化射频集成电路研究团队”:http://sme.ustc.edu.cn/2022/1012/c30996a575413/page.htm | 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 1.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2.有至少一篇业内顶级期刊或会议文章:ISSCC,JSSC,TCAS-I/II,SSC-L,VLSI,ESSCIRC,CICC,RFIC,ASSCC等。 | 胡诣哲 huyz@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孙海定课题组:个人主页https://sme.ustc.edu.cn/2022/0601/c30996a556912/page.htm或者文章列表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Haiding-Sun。长期致力于宽禁带III族氮化物(GaN等)和III族氧化物(Ga2O3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MOCVD和MBE外延、光电器件(LED,laser,photodetector等)和电力电子功率器件(HEMTs)设计与制备研究。同时开展包括低维材料与器件(纳米线,量子点),二维/三维新型半导体异质结的材料生长、载流子输运特性、光电集成器件与系统研究。 | 半导体(氮化镓等)材料外延与新型光电器件LED,laser,photodetector和电子器件HEMT | 对本领域有比较好的科研积累并对未来的科研充满兴趣和信心 | 孙海定 haidi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共2~3名 | 待招满为止 | ||
胡芹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新原理/新材料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具体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半导体、宽禁带半导体、有机共轭聚合物等新型功能性材料,构筑高性能光电子器件,包括光伏器件、光电探测器、忆阻器等。课题组网站:https://sme.ustc.edu.cn/2020/1221/c17411a465829/page.htm | 1.钙钛矿/有机薄膜光伏器件 2.钙钛矿/氧化镓光电探测及成像 3.DFT理论计算和机器学习 4.同步辐射X射线原位表征技术,如GIWAXS等 | 1)具备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同步辐射表征、DFT计算、机器学习等研究背景,具有博士学位。特任副研究员要求有博士后工作经历。 2)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基础扎实,已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研究成果者优先。 | 胡芹 0551-63600997 qinhu20@ustc.edu.cn | 博士后或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先进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 | 安虹课题组(http://cs.ustc.edu.cn/2020/0426/c23235a460072/page.htm) | 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高性能计算;医学影像认知计算 | (1)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国内双一流高校)博士后或应届博士毕业生;(2)以第一作者在相关专业方向的顶级国际会议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4)具有参研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常设学科竞赛经历者优先。 | 陈俊仕 cjuns@ustc.edu.cn | 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系统1人、高性能计算2人;医学影像认知计算2人 | 待招满为止 |
- | 系统软件及软件安全研究组 | 面向新兴计算(如智能计算、量子计算、数据计算、云化计算)的编程系统、软件分析及系统优化 | 1)具有从事程序语言、并行计算、形式化验证或系统软件研发相关经验;2)在相关领域知名会议/期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大型项目经验;3)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张昱 yuzhang@ustc.edu.cn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 | LINKE团队http://linke.ustc.edu.cn/main.htm | 智能物联网 | 系统工程师:维护智能平台和软件系统 | xueludi@ustc.edu.cn | 1人 | 招满为止 | |
泛在无源物联网实验室 | 龚伟课题组 | 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自动化,网络安全,大数据等 | 1)已获博士学位或应届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后/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工作经历者者优先。2)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或丰富大型项目经验。4)按聘期制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特任研究员等形式引进。 | 龚伟 weigong@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 | 数据智能与几何算法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丁虎)https://hu-ding.github.io/index.html | 计算机科学,包括理论算法、优化、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方向 | 研究领域:理论算法、优化、大数据、机器学习,在相关领域知名会议/期刊发表过论文(我们更看重论文质量,对论文数量不做具体要求) | 丁虎 18356035276 huding@ustc.edu.cn | 2 | 待招满为止 | |
- | 彭攀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ppeng/ | 理论计算机科学,图算法,大数据算法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过论文 | 彭攀 pp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 | 天体生物学实验室 | 天体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早期环境宜居性);地质微生物学(生命起源;早期生命演化;微生物-环境相互组用) | 博士学位;具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待遇面议 | 郝记华 13170158301 hao@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1-2名 | 待招满为止 |
类地行星形成和演化同位素实验室 | 地球化学以及相关专业领域 | 基础年薪25万元(含合肥市五险一金及租房补贴),平台支持上不封顶。熟悉超净实验室以及多接受等离子体质谱同位素分析流程,具有地球化学科研基础,对天体化学感兴趣 | 汤浩岚 haolantang@ustc.edu.cn 邓正宾 zhengbindeng@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冰芯与大气化学稳定同位素实验室 |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博士学位;有同位素质谱仪应用和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经验 | 耿雷 genglei@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大气化学/大气科学 | 博士学位,熟悉大气化学传输模型或者GCM模型,有区域或全球大气化学模拟或者古气候模拟研究经验 | 1-2名 | |||||
地球化学/早期地球环境 | 博士学位,有早期地球环境演化相关研究经验。 | 1名 | |||||
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系 | 姚华建教授课题组(http://yaolab.ustc.edu.cn) | 地震学,重力学 | 在地震学成像或重力资料处理及反演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发表过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姚华建 hjyao@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人 | 2023.12 | |
潘路课题组 | 行星科学,行星地表过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及相关方向 | 具有博士学位,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 | 潘路 panlu@ustc.edu.cn | 1-2人 | 招满为止 | ||
王凯课题组,https://ess.ustc.edu.cn/2023/0328/c32208a596846/page.htm | (1)高性能计算和波动方程数值模拟;(2)地震、噪声全波形反演;(3)地壳地幔结构成像和各向异性;(4)火山地震学;(5)非线性反演和最优化问题 | 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有较好的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 | 王凯 wangk@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 古气候学/第四纪地质学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英文写作能力强 | 周鑫 xinzhou@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 招满为止 | ||
马晓冬课题组http://ess.ustc.edu.cn/2022/1216/c32208a588685/page.psp | 岩石力学、地质力学、岩石物理、深地工程 | 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学术论文;有志于从事地壳应力、深地工程、实验岩石力学相关方向研究;乐观开朗,勤奋坚持,能同团队协同合作 | 马晓冬 maxiaodo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名,博士后1-2名 | 招满为止 | ||
许效华研究组 | 卫星大地测量,断层监测,地面沉降,地壳应力应变,开源软件开发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具备独立研究能力,拥有卫星遥感方向基础 | 许效华 xiaohua-xu@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 招满为止 | ||
吴忠庆研究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wuzq/zh_CN/zdylm/277558/list/index.htm | 矿物物理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重要论文 | 吴忠庆 0551-63607975 wuzq10@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黄金水研究组 | 重力、形变与行星动力学 | 具有博士学位,发表过学术论文;有志于从事重力观测与数据处理、重力仪研制、地球与行星动力学研究 | 黄金水 0551-63606781 jshhu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李俊伦研究组 | 近地表地球物理,微地震和诱发地震,全波形反演,人工智能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 | 李俊伦 0551-63603533 lijunlu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3名 | 待招满为止 | ||
王宝善研究组 | 地震监测,主动源探测和监测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 | 王宝善 0551-63600203 bwgeo@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冷伟研究组 | 地球动力学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 冷伟 0551-63600030 wl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赵纯研究组,主页:aemol.ustc.edu.cn | 大气多尺度数值模拟 | (1)具有大气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有一定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3)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2-3篇论文 | 赵纯 0551-63606637 chunzhao@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李锐研究组,(参见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58.html) | WRF模式研究方向 | 1、博士毕业3年以内,博士论文为WRF、WRF-CHEM、WRF-DA模式开发、改进、深度应用方向;2、具有较强的独立英文写作能力,已发表相关第一作者SCI英文论文2-3篇 | 李锐 rli7@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陆面模式应用方向 | 1、博士毕业3年以内,博士论文为利用陆面模式和/或观测数据研究陆-气相互作用方向;2、具有较强的独立英文写作能力,已发表相关第一作者SCI英文论文2-3篇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 郭静楠课题组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208.html | 空间高能粒子、空间辐射、行星空间环境 | 具有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能力。 | 郭静楠 jnguo@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刘佳佳研究组。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jiajialiu | 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计算机 | 物理或计算机相关专业博士毕业,有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在主流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擅长IDL或Python编程,英文写作和交流水平较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刘佳佳 0551-63607180,ljj128@ustc.edu.cn | 1-2人 | 招满为止 | ||
李陶教授课题组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68.html | 光学、物理、精密仪器、电子等相关专业 | 1、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敏锐的研究洞察力和课题挖掘能力。2、有光谱仪设计经验优先3、熟悉光学、机械和电子学相关设计软件4、有一定的独立科研开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李陶 0551-63602691 litao@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中高层大气动力学 | 博士毕业,有一定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在主流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若干 | |||||
刘睿研究组。主页: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69.html | 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天体物理 | 博士毕业,有一定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在主流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 | 刘睿 63607246 rliu@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本项目组负责人为陆全明教授,通过数值模拟、卫星观测和地面实验从事空间等离子体中基本物理过程(如磁场重联、激波、波和粒子相互作用等)、行星际空间天气、太阳风和行星磁层相互作用的研究。见:http://space.ustc.edu.cn/alias.php?user=quanminglu | 空间等离子体物理 | 空间物理或等离子体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第一作者的文章 | 陆全明 0551-63607615 qmlu@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平台:中科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的四大支撑平台之一,主要进行空间等离子体和磁场探测载荷的研制及其配套的地面标定系统的建设。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半空间宽能谱太阳风离子探测分析器”、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深空微弱磁场探测技术的研发”、实践十八号卫星搭载载荷“高轨低能离子能谱仪”、某高轨卫星载荷“全向离子探测器”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载荷“火星磁强计”等载荷研制任务。课题组负责人:汪毓明。 | 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 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敏锐的研究洞察力和课题挖掘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浓厚的兴趣。熟悉模电数电等电子类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知识,能够独立的完成设计任务;熟练使用设计软件进行原理图和PCB设计;能够熟练使用ISE、Vivado、Libero SOC、Modelsim等设计仿真工具进行FPGA的HDL设计、仿真和时序分析;能够针对上述设计项目进行硬件单板级、整机级调试和验证。具有航天项目开发经验者、测量类仪器开发经验者、无人机项目研发经验者、传感器开发经验开发者优先。 | 郝新军 0551-63600372 15955193393 xjhao@ustc.edu.cn | 空间探测仪器软硬件开发岗位招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张少兵课题组http://ess.ustc.edu.cn/faculties/detail-150.html,https://la-icpms.ustc.edu.cn/main.htm,https://faculty.ustc.edu.cn/zhangshaobing/zh_CN/index.htm | 前寒武纪地质学,岩浆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大数据,微区分析技术 | 相关专业方向博士毕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 张少兵教授 sbzhang@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 | 刘桂建课题组 | 煤地质学,煤化学,沉积学 | 博士毕业,具有煤地质学或沉积学基础理论,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 刘桂建 lgj@ustc.edu.cn | 2人 | 招满为止 |
管理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系 | 四业融合研究中心 |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就业政策 | 欢迎立志于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或立志于从事管理咨询、政策研究的博士毕业生申报博士后。1.学术研究型。聚焦于组织、人力、创业等方向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发表潜力。2.应用研究型。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或行业性管理咨询研究;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与创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某一方面的研究经历与研究成果。 | 翁清雄 0551-63600543 wqx886@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创新研究中心刘志迎研究组(重点参与2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实现机理”研究,本人为该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 | 产业技术创新;创新管理;大数据分析 | 拥有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熟悉大数据挖掘和/或案例研究方法和或计量研究方法,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论文发表记录,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中英文文字表达能力强。 | 刘志迎 liuzhiy@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管理科学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理论研究: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大语言模型应用、数字新能源、数字化照明 | 1)具有数据分析能力2)据有金融科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控制科学、LED技术、新能源、电池或电力等相关领域研究基础。 | 叶强 yeqiang@ustc.edu.cn | 2人 | 2024年7月或招满为止 | |
统计与金融系 | 杨青课题组:https://bs.ustc.edu.cn/chinese/profile-1731.html | 统计学、应用数学或相关专业 | 相关专业博士,有一定的论文发表记录或较强的研究潜力;有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意愿;有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 杨青 yangq@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韩潇随机矩阵理论与应用团队 |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高维统计推断,深度学习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概率统计方向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佐证申请人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 韩潇 xhan011@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郑泽敏高维统计推断课题组 | 数理统计 | 数理基础扎实,工作认真努力 | 郑泽敏 zhengzm@ustc.edu.cn | 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由余玉刚教授牵头,主要基于颠覆技术和数据的现代物流和现代供应链现实场景开展科学研究,包括机器人物流、平台供应链、碳达峰碳中和、数据科学(统计学习、机器学习、计算博弈、优化方法)等;定位于理实交融,产生一批高水平研究论文、行业标准、企业案例、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企业示范等;与国内多家知名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包括海尔日日顺、海康威视、京东、维天运通和国医科技等。 | 机器人物流、平台供应链、碳达峰碳中和、数据科学 | 1.已取得“211”或“双一流”及以上高校管理学/计算机/统计学/工程/自动化/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2.有高水平期刊论文,立志从事数据驱动的建模优化研究;3.对基于产学研的深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敏锐的研究洞察力和课题挖掘能力;4.具备良好的英语读写与交流能力;5.具有较熟练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处理能力;6.有企业项目经验者优先。 | 应聘者请提供以下材料:1.个人简历;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3.获奖情况以及其他应聘者认为重要的材料。以“应聘岗位-姓名-毕业院校”为主题打包并Email发送至slcao@ustc.edu.cn(操老师)并抄送superzx@ustc.edu.cn(张老师) | 人数不限 | 待招满为止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 | / | / | 金融工程、金融科技、金融管理、大数据等相关领域 | 国内外知名大学经济、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或博士后。1.基础要求:立德树人合格。2.研究要求:研究贡献具有世界级的原创性,且以主要贡献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且排名前三)发表(含在线接受)A1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一篇为第一作者)。至少主持过、在研或批准一项国家级自科或社科项目。3.有教学经验,教学评价良好。 | 张老师 0551-63603653 zhmengxing@ustc.edu.cn | 教学科研类副研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国内外知名大学经济、金融、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或博士后。1.基础要求:立德树人合格。2.理论研究:科研成果具有一定原创性,近五年以主要贡献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且排名前三)发表(含在线接受)不少于2篇高质量期刊(英文B类及以上或中文CA、CB类期刊,一篇A1期刊相当于两篇高质量期刊论文)。3.项目要求:有能力给智库创收入账项目。4.实践研究:实践类成果至少一项(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软著、案例等)。 | 实践类副研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公司金融、资产定价、国际金融等 | 1.博士,毕业三年以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2.研究方向包括公司金融、资产定价、国际金融等;3.有做实践类研究的潜质。可以从事基金排名、风险管理等相关课题研究;4.合同期限最长3年(若在聘期结束前出站,视为聘期提前结束,待遇停止,在站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21个月),考核合格可续聘一次;5.有丰富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经验,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统计分析软件如R/Stata/Python。 | 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公共事务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公共事务学院 | / | 王元地研究组 | 创新管理知识产权 | 对科研有兴趣,愿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年轻学者,以及对数据库技术及计量分析熟悉的科研助理 | 王元地 wangyuandi@ustc.edu.cn | 科研岗3名,科研助理1名 | 待招满为止 |
/ | 尚虎平教授课题组 |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政治科学、社会心理学 | 相关专业博士毕业 | 尚虎平 shanghuping@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网络空间治理研究 | 学院各机构、左晓栋课题组。主要从事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以建设国际一流网络空间智库为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研究网络空间治理理论、方法和政策工具,以科研成果全面支撑国家监管部门工作、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 网络空间安全、网络法、国际关系、国家安全、新闻传播、数字经济、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博士毕业,熟悉战略和政策研究,有优秀文字能力;务实、严谨、踏实,有进取心;调研和资料分析能力强,研究主题聚焦,对监管问题敏感;研究成果丰富,以主要作者提出过面向实际问题的政策建议。 | 刘颖华 yhliux@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双碳政策与能源环境研究 | 学院各机构与相关团队 | 管理(综合)、理工及其他相关学科 |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或在国内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海内外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工作经历;2、在公共管理、政府治理、环境政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有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或具有在顶尖期刊发表论文的潜力;3、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我校在岗副教授/副研究员的平均水平。 | 3名 | |||
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 | 学院各机构与相关团队 | 管理(综合)、理工及其他相关学科 | 1、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或在国内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科研院所工作经历;2、在科技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或工作经历;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2篇论文;3、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我校在岗副教授/副研究员的平均水平。 | 2名 | |||
法律研究 | 学院法硕中心与相关团队 | 法律及其相关学科 | 1、在海内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教学科研工作经历;2、在司法研究、法治政府、政策与法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背景;3、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我校在岗副教授/副研究员的平均水平。 | 4名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科技传播系 | 计算社会科学与融媒体研究所 | 计算传播、科学传播、科技政策、科技哲学以及与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等交叉方向 | 1.相关交叉学科博士学位;2.对相关学科前沿与方法熟悉;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4.提供3篇代表作 | 褚建勋 chujx@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人 | 2023年12月31日 |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施郁课题组 | 现当代物理学史 | 具有物理学或相邻学科的研究经验和博士学位(或通过博士答辩),同时熟悉物理学史,有较高写作水平 | 施郁 yu_shi@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科学技术史重点学科建设 | 科学技术史及相关方向 | 博士学位,博士后经历 | 钮卫星 0551-63600020 wxniu@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科技哲学系 | 科技哲学系拥有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授权,培养科技哲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承担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科技哲学类基础通修课教学任务;本专业已有四十年办学历史,主要研究方向以科技与人文交叉创新为特色,具体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伦理与治理、科技创新与方法、科学思想与文化、前沿科学与哲学等。为进一步推进特色文科建设,学校于2020年12月成立科技哲学系,建有前沿科技伦理治理研究中心、物理学哲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热忱欢迎海内外年轻人才共创未来。 | 科学技术哲学及相关专业方向 | 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后经历者优先;胜任科技哲学及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徐飞 0551-63600496 xufei@ustc.edu.cn | 5-10人 | 待招满为止 | |
心理学系 | 王珏课题组:心理与教育测量实验室 | 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 | 1.具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已毕业或应届毕业生);2.年龄35周岁以下;3.熟练使用R、Matlab等统计分析软件;4.对项目反应理论有系统的学习,有英才教育,教育与心理统计,大数据分析或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5.在教育学或心理学领域的国际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研究论文,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 王珏 0551-63492320 juewang01@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何晓松课题组:脑网络与功能实验室(http://psy.ustc.edu.cn/nwlygnsysjs/list.htm)。主要从事基于脑成像的认知心理学临床相关研究,利用多模态磁共振影像技术,结合网络神经科学分析方法,探索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主要研究:(1)神经系统疾病对大脑结构、功能网络,以及认知功能的损害;(2)大脑结构、功能网络组织特征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认知心理学,神经影像学,网络神经科学 | 基本要求:博士后申请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已通过答辩、完成毕业要求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岁,需以独立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神经影像学方向SCI论文至少1篇;?特任副研究员申请人原则上需具有博士后经历(海外著名高校毕业、科研业绩突出的博士生可破格申请),年龄不超过45岁,需以独立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神经影像学方向、中科院一区SCI论文至少2篇(或IF>10论文1篇);?拥有神经影像学专业背景,擅长多模态MRI影像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者优先;?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数理、编程基础,熟悉Matlab,Python或Unix语言中的至少一种;?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职责包括:(1)配合现有项目需求,带领研究生和临床团队收集影像学数据,在PI指导下开展研究;(2)利用现有临床影像学数据资源,独立开展研究;(3)承担数据库管理,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学术成果;(4)参与和主导新科研项目的申请;(5)特任副研究员需配合院系要求,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 何晓松 0551-63607882 hexs@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特任副研究员1人 | 待招满为止 | ||
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 | 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2020年12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其目标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成围绕语言学、多学科交叉的高水平基础科学与前瞻技术研究平台,推动具有科大特色的语言学学科发展 | 应用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音学等相关专业方向 | 相关领域博士学位,能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在相关领域有高水平论文发表者优先 | 凌震华 0551-63603140 zhling@ustc.edu.cn | 2-3名 | 待招满为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中心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博士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报告、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 刘立 liuli66@ustc.edu.cn | 3人 | 常年招聘 |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核科学技术学院 | 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 | 李俊课题组,主要研究惯性约束聚变,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https://faculty.ustc.edu.cn/junli/zh_CN/index.htm | 高能量密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 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相关方向博士毕业,熟悉数值模拟。 | 李俊 junlisu@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招满为止 |
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团队。从事惯性约束聚变相关的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惯性约束聚变内爆过程中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参量不稳定性、高温稠密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研发、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项目负责人郑坚教授,个人主页http://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668 | 高能量密度物理、等离子体物理 | 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熟悉数值模拟或者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 郑坚 0551-63603744 jzheng@ustc.edu.cn |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1人;高温稠密等离子体诊断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模拟小组 | 激光等离子体 | 1:具有博士学位。2: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能力。3:有较强的自我驱动力和执行力 | 时银 0551-63602940 shiyin@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祝曹祥课题组主要从事仿星器优化、三维线圈设计、仿星器关键技术预研、三维磁流体平衡等方向的研究。 | 等离子体物理、核科学与技术、计算物理、或者相关专业 | 1)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2)具有等离子体物理、数值模计算、仿星器优化设计等方向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3)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工作积极。 | 祝曹祥 0551-63607912 caoxiangzhu@ustc.edu.cn | 博士后若干,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核科学与工程系 | 林铭章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1、水溶液辐射化学基础反应过程;2、反应堆水化学,特别是极端条件下冷却剂辐射分解模型开发与实验研究;3、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的辐射化学;4、放射性废物处理新材料、新技术;5、盐湖水提锂及废旧锂电池有用金属回收技术开发等。 | 物理化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 | 1)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获得博士学位;2)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工作积极;3)同等条件下,具有计算机编程能力者优先。 | 林铭章 0551-63607732 gelin(at)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先进反应堆概念设计与软件平台开发课题组,负责人陈红丽教授。1、围绕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案,从事堆芯热工水力性能、中子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系统安全评估等工作。2、开展反应堆分析软件开发以及多物理/多尺度程序耦合高精度模拟计算平台建设,搭建数字化仿真平台以及数字孪生系统。 | 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 1)具有博士学位要求,在反应堆设计分析、程序设计和编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具有博士后/海外学习研究经历者/相关研究工作经历者优先。2)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陈红丽 0551-63607931 hlchen1@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名,特任研究员1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核聚变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负责人:叶民友教授。开展磁约束聚变堆相关物理及工程技术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和面上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 聚变堆边界与偏滤器物理数值模拟及实验 | 特任副研究员:(1)等离子体物理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经历者优先;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2篇论文。 | 叶民友 0551-63603224 yemy@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名;博士后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 | 特任副研究员:(1)等离子体物理,金属材料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经历者优先;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2篇论文。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若干 | |||||
聚变堆中子学及材料辐照 | 特任副研究员:(1)核工程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2)具有博士后/海外研究经历者优先;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在本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2篇论文。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2名 |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 | 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 | 合肥先进光源(HALF)建设、超级陶粲装置(STCF)关键技术预研,国内外合作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白光中子源、缪子对撞机国际合作组、国内缪子源合作研究)。 | 束流物理(加速器物理)、加速器技术、核物理、粒子束应用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唐靖宇 jyt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冷用斌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储存环逐束团诊断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在束流测控中的应用;衍射极限环光源先进束测技术 | 加速器物理或测控技术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佐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冷用斌 lengyb@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邹崇文氧化物相变薄膜材料和相变调控研究组,http://staff.ustc.edu.cn/~czou/ | 氧化物薄膜材料/同步辐射技术 | 1)相关方向的优秀博士毕业生;2)具有丰富的氧化物薄膜生长和相变调控以及红外/THz器件研究经历;3)红外/THz超快光谱技术优先 | 邹崇文 0551-63602085 czou@ustc.edu.cn | 博士后和特任副研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 | 人工碳循环实验室 | 化学、物理 | 1.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性。2.已经发表过等离激元或者人工碳循环相关英文文章。 | 龙冉 longran@ustc.edu.cn | 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束线,燃烧站 | 物理化学 | 1、取得国内外物理、化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光谱探测诊断方面的研究背景,具备扎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对科研工作有高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2、发表相关领域英文文章至少两篇。3、品学兼优,热爱教育科研事业,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4、博士研究生毕业。5、申请者必须保证在站期间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 赵龙 zhaolo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名,博士后1名 | 待招满为止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 大装置:http://www.nsrl.ustc.edu.cn/ | 储存环总体 | 加速器物理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ELEGANT、AT等加速器软件,有较强的编程能力,有较好的束流动力学基础;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从事插入元件补偿、误差分析与校正相关研究经验的优先;5、年龄:≤35岁。" | 王老师 0551-63602034 nsrlhr@ustc.edu.cn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储存环总体 | 加速器物理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练掌握CST软件的尾场和微波模块,有较强的编程能力,有较好的束流动力学基础;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从事束流集体效应相关研究的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加速器物理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主要的加速器模拟计算软件和尾场计算软件,有较强的编程能力,有较好的束流动力学基础;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4、有从事储存环物理设计的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练掌握开关电源的技术原理,熟悉MATLAB、PSpice等仿真软件,熟练掌握Protel、AD等电路绘图软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电力电子相关专业技术经验,有大中功率开关电源的研制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电力、电子或控制类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会使用Protel\AD\Pspice等电路图绘制仿真软件,或熟悉PLC编程。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开关电源或脉冲电源或控制系统设计调试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电子类、应用物理类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会使用Opera\CST\Ansys等电磁场设计软件。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加速器磁铁设计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物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对加速器物理有一定了解,熟悉加速器上层软件的开发;3、良好的编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高级语言的开发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物理、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能够熟练编写各种运动和控制程序,具有较高的Labview、PLC、C#或C等程序语言的开发能力,有较高的设备运行与调试能力;2、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严谨,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3、有EPICS框架IOC程序及客户端程序开发经验,有束流数据分析处理经验者优先;4、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工程测量、仪器仪表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练掌握工程测量仪器使用和相应的数据处理(GNSS、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投点仪等);具有较强的平差及精度评估的基础知识;具有独立编程处理数据的能力;3、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交流,具有英语资料阅读能力;4、经验: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电磁场与微波、加速器技术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电磁场数值计算及建模仿真设计,熟练使用CST、Poisson等电磁仿真工具软件;3、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严谨,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纽扣BPM结构优化设计及feedthrough优化设计经验,有纽扣BPM的加工测试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电磁场与微波、加速器技术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技能:熟悉电磁场数值计算及建模仿真设计,熟练使用HFSS、Poisson等电磁仿真工具软件;3、工作能力:擅于交流,工作严谨,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经验:有束流反馈横向激励器及纵向激励器结构优化设计经验,有横向及纵向激励器的加工测试经验者优先;5、资质:对资质证书等无特殊要求;6、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光路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熟悉各种光学器件、光电器件特性,熟练使用ZEMAX、SRW等光学仿真设计工具软件;3、擅于交流,工作严谨,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束流诊断光束线光路系统优化设计经验,有光学元器件加工检测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储存环总体 | 物理、电子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使用各种计算电磁场软件如Opera、Radia和泊松程序等的经验,能用Matlab等语言编写计算和数据处理程序;如能使用Solidworks或AutoCAD等软件更好;3、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4、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注入器总体 | 光学类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超快激光器,熟悉掌握光路设计软件。3、擅于交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4、有超快激光器设计或使用经验,有超快激光光路系统设计与搭建经验,有加速器装置调试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注入器总体 | 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对控制模型建立和算法设计有基本了解,熟悉MATLAB、python等编程语言;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算法设计或网络编程的开发调试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注入器总体 | 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对通信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工控机或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开发;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数字通讯或网络通讯编程的开发经验;5、年龄:≤35岁。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注入器总体 | 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对粒子加速器的工作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数字信号的测量和处理;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数字信号系统的开发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光学工程、同步辐射、光学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具备光束线光学系统设计及光学检测技术能力;3、掌握波动光学知识,可以开展相干光学系统设计及分析工作;4、熟悉高精密光学元件加工及检测工艺;5、五年以上束线光学相关工作经验;6、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带领团队开展工作;7、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光学工程、同步辐射、光学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具备高精密光学面型检测系统设计能力;3、熟悉光学面形常用检测仪器(如干涉仪)原理及使用方法;4、有干涉仪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工作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电子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对同步辐射光源光束线站的工作原理有基本了解,熟悉过程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开发,熟悉C/C、python语言;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过程控制、数据采集、运动控制或PLC技术的开发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计算机、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具备IT基础设施技术架构规划和设计、审核和决策能力,具备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有IT基础设施相关从业经验,如架构设计、落地建设、体系化运维等;具备DevOps流程规划设计能力或对SaaS、PaaS、IaaS有经验者优先;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机械、仪器或真空类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具备精密机械设计能力,熟悉有限元分析;3、有超高真空基础知识或工作经验;4、熟悉加工工艺及常用精密测量或准直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5、两年以上机械设计类工作经验;6、年龄:≤35岁。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光学工程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光学检测仪器原理和操作;3、有使用精密光学检测仪器的经验;4、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光束线站总体 | 精密机械、光学工程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熟悉掌握精密光学加工工艺和光学检测仪器;3、有精密光学加工工艺、离子束加工和光学检测的经验;4、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公共设施总体 | 计算机、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 | 1、博士研究生;2、掌握网路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熟悉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各类网络产品的配置和调优;3、良好的动手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具备网络系统的开发或运维经验;5、年龄:≤35岁。 | 1人 | 待招满为止 | |||
加速器部 | 合肥先进光源大科学工程 | 束流物理(加速器物理)、加速器技术 | 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唐靖宇 jyt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 | 宋礼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song2012/ | 物理、化学、材料 | 博士学位;熟悉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及其相关方向;熟练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具有仪器开发及理论模拟经验者优先。 | 宋礼 song2012@ustc.edu.cn | 3-4人 | 待招满为止 | |
机器部 | 韦业龙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储存环超导射频腔和常温高梯度加速结构的研制。 | 加速器物理、微波、射频等 | 获得相关专业方向的博士学位,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有过加速器超导射频和微波加速管相关经验的优先考虑。 | 韦业龙 0551-63602077 wylong@ustc.edu.cn | 博士后1-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 李良彬老师课题组,平台主页:http://softmatter.ustc.edu.cn/ | 高分子、物理等专业(研究方向:1.链构象转变影响高分子结晶;2.链连结性影响高分子结晶;3.半晶高分子中片晶间无定形的结构;4.复杂外场中高分子的结晶行为) | 博士学位;熟悉X射线(中子)散射、流变、核磁等实验方法,或者分子动力学等计算机模拟方法;具备独立撰写中英文论文的能力 | 袁老师 0551-63602081 ylxiang@iat.ustc.edu.cn | 3 | 待招满为止 | |
高分子、力学、物理等专业(研究方向:1.取向半晶或玻璃态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2.微孔等非均匀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3.双向、斜向等多维拉伸过程中结构与力学行为的关系;4.高速、低温等苛刻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 博士学位;熟悉使用X射线等散射、流变仪、核磁等实验方法,或者多尺度计算机模拟方法;具备独立撰写中英文论文的能力。 | 3 | 待招满为止 | ||||
高分子、力学、物理等专业(研究方向:1.光学膜多尺度各向异性结构调控及其与三维折射指数的关系;2.光学膜表面/界面结构调控及其与光学性能的关系;3.减小甚至消除高分子薄膜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 | 博士学位;熟悉使用X射线等散射、流变仪、核磁等实验方法,或者多尺度计算机模拟方法;熟悉光学性能表征者优先;具备独立撰写中英文论文的能力 | 3 | 待招满为止 | ||||
- | 韦世强教授课题组,https://dsxt.ustc.edu.cn/zj_js.asp?zzid=96;http://lxafs.ustc.edu.cn/ | 物理化学,能源材料 | 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好的科研成果,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从事能源催化方向研究的基础;熟练的英语读、写、交流能力;具有X射线吸收谱或者原位实验方法测试和建立的人优先。 | 韦世强 0551-63601997 sqwei@ustc.edu.cn | 特任副研2人,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 | 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ICQD) | 张振宇教授/崔萍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计算与模拟研究,采用多尺度方法研究低维体系与量子材料的非平衡生长过程、物性及其在信息与能源领域中的潜在应用。近期的研究重心包括层状材料、界面超导、拓扑超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催化、量子等离激元等。 | 凝聚态物理理论与计算,材料物理,计算物理等 | 已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在课题组相关的研究方向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勤奋敬业,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 崔萍 cuipg@ustc.edu.cn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尖端测量仪器研究部 | 林岳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linyue/ | 多相催化研究 | 1)具有多相催化研究经历,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2)博士期间发表高水平SCI收录期刊论文1篇以上;3)在从事的研究方向上有较强的研究经验和动手能力,并有较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 林岳 linyue@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 | 陈乾旺教授/汪冬冬研究员课题组课,课题组主页:http://fnl.ustc.edu.cn/,https://faculty.ustc.edu.cn/wangdd/,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功能纳米材料在能源催化、疾病诊断与治疗、抑菌抗菌、生物传感、环境保护等健康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发挥所在国家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的优势,将纳米材料功能化,智能化。 | 材料科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 | 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有生物材料、能源催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高分子等方向的研究经验;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英文论文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SCI研究论文。 | 汪冬冬 18226611949 wangdd13@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陈立锋课题组: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质(天然高分子)衍生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宏量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与转换(新型二次电池、超级电容、柔性储能器件、电/光催化)中应用的研究,已在Science、Adv.Mater.、Energy Environ.Sci.、Adv.Energy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系列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个人主页https://faculty.ustc.edu.cn/chenlifeng/zh_CN/index.htm | 1.碳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2.生物质(天然高分子)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3.生物质(天然高分子)/碳基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光催化(H2O、CO2、N2、O2、CH4等小分子)中应用。 | 1.基本素质: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科研执行力强、追求高质量研究论文、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专业要求:已获或即将获得化学、材料、高分子、物理、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在生物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碳材料、二次电池、电催化、柔性器件等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良好地掌握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方向。3.年龄要求:博士后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特任副研究员不超过35岁。 | 请将详细的个人简历(包括前期主要研究基础,代表论文清单等)发送到陈老师的电子邮箱chenlf@ustc.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职位研究方向本人姓名。 | 博士后或者特任副研3-5人 | 待招满为止 | ||
Bio-X交叉科学研究部 | 叶树集课题组:https://faculty.ustc.edu.cn/yeshuji/zh_CN/index.htm | 光学、物理化学、超快光谱 | 1)熟悉超快光谱、或生物/能源材料制备、或表界面物理化学或空间分辨技术;2)博士学位;3)熟练书写科技论文 | 叶树集 0551-63603462 shujiye@ustc.edu.cn | 博士后2名、特任副研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 李东海课题组:相干多维与界面光谱成像实验室。致力于开发超快非线性光谱及成像技术,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研究:(1)低维材料中的多体相互作用与激发态时空演化;(2)界面分子、电子结构和电荷转移动力学。 | 物理化学、光学、光电子学 | 有非线性光谱或光电材料研究背景,取得博士学位,熟悉超快光学、显微光学技术或者固体薄膜光电材料制备。擅长程序编写者更佳 | 李东海 lidonghai@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王兵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bwang/ | 凝聚态物理 | 凝聚态物理或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熟悉超高真空系统、低维材料生长等方面实验技术,有STM、ARPES、超快光学经验者优先考虑 | 王兵 0551-63602177 bwa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1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表面物理化学 | 表面物理化学博士,熟悉低维材料生长等方面实验技,具有STM、ARPES、超快光学、超高真空等经验者优先考虑 | 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 | 姜娟课题组:http://quantum-materials.ustc.edu.cn/ | 凝聚态物理学 |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有较强的量子材料研究背景,具备STM或ARPES或MBE研究经验者优先;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4.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已撰写和发表过英文期刊论文。 | 姜娟 jjiangcindy@ustc.edu.cn | 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曾华凌课题组:http://staff.ustc.edu.cn/~hlzeng/index-cn.html | 实验凝聚态物理 | 在相关方向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并获得博士学位 | 曾华凌 0551-63600062 hlzeng@ustc.edu.cn | 特任副研/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研究组:主要开展复杂量子材料及其微结构的构筑与电子结构测量,在微观层次理解凝聚态体系中量子现象,揭示其机理,以设计和发现新的量子态、量子现象,从而实现新的应用。课题组网页:http://quantum-materials.ustc.edu.cn/yjfx/list.htm。 | 凝聚态物理 |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条件: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有较强的量子材料研究背景,具备STM或ARPES或MBE研究经验者优先;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4.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已撰写和发表过英文期刊论文。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后研究经历的人员,可以给与特任副研究员待遇。 | yanyj87@ustc.edu.cn(闫亚军STM) jjiangcindy@ustc.edu.cn(姜娟ARPES) yilinwang@ustc.edu.cn(王义林理论计算) | 特任副研2名,博士后5名 | 待招满为止 | ||
陈殿峰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化学,调控聚合反应过程中的选择性,发现高效的聚合方法,并拓展其应用。详见: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17559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 | 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或有机合成化学方向的博士 | 陈殿峰 cdf@ustc.edu.cn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光与冷原子物理研究部 | 混合量子系统研究室 |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电子学 | 1.近年来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2.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科研能力;3.具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 JohannesMajer 13482383950 jmajer@ustc.edu.cn 张丁 17775278784 ding96@ustc.edu.cn | 博士后1人 | 待招满为止 | |
量子通信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基于光纤的城域量子通信、基于量子中继的城际量子通信、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以及量子通信器件等。团队研究人员:陈腾云、张强、徐飞虎、包小辉、万雍、彭承志、印娟、廖胜凯、张军、江晓、潘建伟 |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电子学 | 近年来获得相关方向的博士学位。有一定的文章发表或预印本以体现申请人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陈腾云 tyche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量子计算与模拟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光学量子计算、超导量子计算、超冷玻色子量子模拟、超超冷锂钾原子量子模拟、高分辨异型超晶格、超冷锂镝原子的量子模拟、超冷原子光晶格、超冷分子、超冷锶原子里德堡量子气体、光镊原子等。团队研究人员:刘乃乐、陆朝阳、霍永恒、朱晓波、彭承志、陈帅、陈宇翱、戴汉宁、姚星灿、苑震生、潘建伟 |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冷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电子学 | ||||||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原子干涉、多光子干涉、时频传输、量子成像等。团队研究人员:陈帅、陈宇翱、李力、张强、姜海峰、徐飞虎、潘建伟 |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冷原子物理 | ||||||
量子物理基础与量子信息理论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物理基础、量子信息、量子通信理论、多体系统的计算和量子模拟理论。团队研究人员:彭承志、张强、陈凯、徐飞虎、邓友金、陈启瑾、郑炜、潘建伟 | 量子信息、量子光学、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广义相对论 | ||||||
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开放型学术平台。中心针对基础理论研究特点,创造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展开广泛的合作交流,以期创造世界领先的数学成果和培养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人才。中心将首先集中资源于微分几何、量子场论、代数几何和拓扑学,偏微分方程及应用等方向,构建上述方向世界领先的研究平台。 | 椭圆偏微分方程;几何与分析不等式;代数拓扑;代数几何;与认知有关的数学应用 | 1.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或近期即将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物理、材料或者相关学科;2.具有很强的理论/计算技能和从事相关研究的经历;3.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科研能力;4.具有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 王兵 0551-63602321 topspi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 | 付强研究组,从事表面/界面体系吸附、电子结构及催化过程的理论模拟,致力于在原子尺度上揭示吸附物的演化行为,包括探究单原子/亚纳米催化体系的活性位点和催化机理、设计具有新奇功能的单分子器件、以及基于多体微扰理论研究界面体系的电子相关及电子-空穴相互作用等 | 理论与计算化学 | 1.已获得化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2.熟悉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熟练地使用VASP、CP2K等计算软件;3.具有一定的编程经验,能够使用python语言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4.做事仔细,工作踏实,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文献阅读及英文写作能力;5.在站期间应全职开展工作;6.有复杂表界面体系模拟经验者优先考虑。 | 付强 0551-63607374 qfu3@ustc.edu.cn | 博士后2-3人 | 待招满为止 | |
纳米催化与能量转化研究部 | 曾杰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工作聚焦于选择性高效转化小分子(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水)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工品,并从材料、机理和反应流程设计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工作发表在Nature、Nat.Catal.、Nat.Nanotechnol.、Nat.Energy等期刊,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杰青、重点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等,经费充足。详见:http://catalysis.ustc.edu.cn/ | 催化化学 | 1、在国内外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2、具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3、具有催化、基因编辑、理论计算等背景的毕业生优先考虑。 | 曾杰 0551-63603545 zengj@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生物分析化学院士合作研究中心 | 李景虹、李玥琪团队。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分析化学2.单分子电子学。 | 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 专业背景为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拥有生物分析化学、分子电子学、微尺度测量、电化学研究背景者优先。 | 李玥琪 yueqili@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火灾监测监控研究室 | 张永明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城市与森林火灾监测预警,人工智能应用。 | 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 在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浓厚的兴趣,作风严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性格乐观向上,有相关项目经历者优先 | 张启兴 0551-63600770 qixing@ustc.edu.cn | 博士后1人,特任副研1人 | 待招满为止 |
清洁高效灭火研究室 | 王喜世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清洁高效灭火抑爆技术原理、激光多参数测量方法方面的研究。主页:http://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30a189925/page.htm | 安全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物理、光学测量 | 在安全科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燃烧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的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学风等科研素养;在灭火、抑爆、危化品洗消以及火灾多参数光学测量方面有较好基础,并以主要作者在相关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踏实认真,富有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 王喜世 0551-63606437 18919661416 wxs@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建筑火灾研究室 | 杨立中教授课题组 | 综合管廊火灾防控、新能源火灾防控、智慧消防、人群应急疏散与管理等 | 相关专业领域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交叉科学知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浓厚的兴趣,作风严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性格乐观向上。 | 陈军 0551-63601651 junchen@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 | 雷佼教授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森林与城市大尺度火灾和极端火行为研究。http://sklfs.ustc.edu.cn/2017/1227/c12643a215183/page.htm | 大尺度火灾动力学(大尺度油池火,湍流浮力火焰);极端火行为(火旋风、树冠火、飞火、多火焰等) | 在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矿业工程、工程热物理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和科研热情,熟悉流体力学、燃烧学、传热学和火灾学等基础理论;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传热和安全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工作认真,有团队精神。 | 雷佼 0551-63606795 leijiao@ustc.edu.cn |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和平课题组:主要从事飞机火灾动力学理论与防控关键技术、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与电力火灾防控理论与关键技术、气凝胶基热安全工程材料研发与应用等研究。个人网页:http://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43a347094/page.htm | 飞机火灾防控;新能源与电力火灾防控;热安全工程材料 | 在安全科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承担过包括博士后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科研项目组织协调能力,能较为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著,工作严谨踏实,并有团队合作精神。应聘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熟悉火灾探测、灭火等研究方向,了解飞机火灾防灭火系统,能自行设计搭建并运行实验装置,具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和工程研发经历者优先;2)熟悉锂电池火灾特性及防控机理,了解储能电站、变电站、风能发电等场所的火灾防控技术现状;3)熟悉热安全工程材料制备、表征及优化设计等技术方法,有气凝胶材料研发经历者优先。 | 程旭东 0551-63606957 chengxd@ustc.edu.cn | 特任副研1-2人;博士后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王禹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火蔓延机制及其防治方法、非正规聚落(如城中村、非洲贫民窟等)火灾韧性以及建筑关键构件的火灾损伤机制研究。主页:http://sklfs.ustc.edu.cn/2020/0916/c12665a449565/page.htm | 建筑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风险评估、公共安全、土木工程、地理信息技术 | 在安全工程、工程热物理、地理信息、风险评估、燃烧学、土木工程学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建筑火灾的动力学演化理论、火蔓延机理、传热学和探测灭火等,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较为独立地从事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灾安全和燃烧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工作严谨踏实,并有团队合作精神。 | 陈军 0551-63601651 junchen@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多人 | 待招满为止 | ||
唐飞研究员科研团队,主要从事建筑火灾动力学、隧道与地下空间火灾、能源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交通安全等实验和模拟研究,http://sklfs.ustc.edu.cn/2021/0413/c12643a480626/page.htm | 建筑火灾动力学;隧道和地铁火灾防治;能源火灾安全;风险评估;交通安全 | 在安全工程、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燃烧学、土木工程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燃烧学、防灾减灾、流体力学、公共安全和火灾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较为独立地从事实验和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传热、安全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有团队精神。 | 特聘副研/博士后2人 | 待招满为止 | |||
陆守香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在建筑工程、城市区域以及重大装备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重大装备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气体、液体火灾爆炸动力学及应急防护技术研究。个人网页:http://sklfs.ustc.edu.cn/2017/0207/c12668a167180/page.htm |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气体/液体火灾爆炸动力学;特种装备与工程火灾动力学与应急技术 | 1应聘人员学习工作经历应满足: (1)应聘特任副研究员人员,应具有2年及以上博士后研究经历,承担过包括博士后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科研项目组织协调能力。 (2)应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应已获得博士学位或者近期博士毕业,熟悉模型实验方法或者数值计算方法。 2应聘人员还应具有以下一项研究兴趣方向: (1)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特别是适用于化工、建筑、船舶、轨道车辆、输配电工程、核电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2)电气着火机理研究。 (3)灾害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研究,特别是重大装备撞击破坏与火灾爆炸研究。 (4)大尺度火灾危害机理与评估研究,特别是热释放速率、高温测量与热辐射评估。 (5)重大装备火灾防治数据库与智能应急技术。 | 每一兴趣方向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胡隆华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环境风、低压、微重力/变重力等特殊边界条件下,特殊建筑(高层、隧道、地铁)火灾、燃油/燃气泄漏火灾、固体火灾动力学行为研究。主页:http://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43a347100/page.htm | 建筑火灾、燃油燃气泄漏火灾、固体火蔓延 | 在工程热物理、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燃烧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火灾动力学、燃烧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安全、传热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有团队合作精神。 | 博士后/特任副研多人 | 待招满为止 | |||
刘乃安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森林与城市火灾的研究。主页:http://sklfs.ustc.edu.cn/yjdw/201108/t20110809_117116.html | 森林与城市火灾 | 在工程热物理、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燃烧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火灾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传热、安全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有团队精神。 | 特任副研/博士后多人 | 待招满为止 | |||
王海晖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煤以及森林资源火灾预防和控制技术研究。http://sklfs.ustc.edu.cn/yjdw/201108/t20110810_117187.html | 资源和环境安全 | 该研究人员需取得博士学位或学历,拥有传热学/燃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或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良好数理基础,以第一作者在燃烧或能源等领域有影响的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有团队合作精神;年龄不超过38周岁。主要职责:1)参与资源和环境安全方向的科研课题,开展相关实验和理论分析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2)参与课题组项目申请;3)参与研究生培育工作等。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多人 | 待招满为止 | |||
孙金华、王青松团队,主要从事锂电池和氢能安全方面的研究http://sklfs.ustc.edu.cn/yjbm/gyhzyjs/ | 锂离子电池火灾动力学及防控方法,氢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火灾安全 | 在安全工程、工程热物理、物理、化学、燃烧学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以上研究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火灾的阻燃、探测、灭火抑爆、危化品洗消、锂电池安全等,能较为独立地从事数值模拟或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工作严谨踏实,并有团队合作精神。 | 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在安全工程、工程热物理、物理、化学、燃烧学等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熟悉火灾的阻燃、探测、灭火抑爆、危化品洗消、锂电池安全等,能较为独立地从事数值模拟或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显著,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工作严谨踏实,并有团队合作精神。 | 博士后4人 | 待招满为止 | |||||
纪杰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池火灾行为、建筑火灾行为、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页:https://sklfs.ustc.edu.cn/2017/0727/c12643a347101/page.htm | 火羽流行为,液体、固体材料燃烧和火蔓延,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治,复杂建筑(高层、隧道、地铁等)火灾,灾害风险评估及管控,建筑、森林火灾发展实时动态预测(数据同化、机器学习) | 在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矿业工程、工程热物理、燃烧学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熟悉火灾动力学演化理论,或风险评估理论,或数据同化理论,或拥有较丰富的编程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以主要作者在火灾、燃烧、能源、安全、风险分析、数据同化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有团队精神。 | 纪杰 0551-63606431 jijie232@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多人 | 待招满为止 | ||
肖华华教授科研团队,致力于可燃气(液)火灾爆炸动力学、高精度CFD数值模拟、氢能源安全利用等研究。https://faculty.ustc.edu.cn/xiaohuahua/zh_CN/index.htm | 可燃气(液)火灾爆炸动力学机制与抑制技术,爆燃转爆轰(DDT),计算流体力学(CFD)、氢安全 | 在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等相关领域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熟悉燃烧学、流体力学、火灾学、传热学或计算机编程等任一领域的基础理论,有良好的实验、数值或理论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科研素养,以主要作者在燃烧、火灾爆炸、流体力学、计算科学、传热或能源等领域有影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有团队合作精神。 | 肖华华 0551-63601163 xiaoh@ustc.edu.cn | 博士后2人、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张俊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综合防控、行人与疏散动力学、森林火灾监测研究 | 安全工程、计算机、统计、认知心理、管理学等相关专业 |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公共安全、行人与车辆交通、风险评估、认知心理和行为学等,能自行组织开展科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工程研发经历者优先;工作严谨踏实,并有团队合作精神。 | 张俊 63606419 junz@ustc.edu.cn | 博士后/特任副研究员各2人 | 待招满为止 |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标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招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招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校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