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事业单位招聘
2024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卫生人才(医生、护士等)招聘简章
发布时间:2023-09-26 11:29:18 浏览:0一、单位简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并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大型三甲综合性公立医院。
医院于2012年7月1日起运营,2018年6月,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培育单位;2021年入选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重点发展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前沿科技创新,开展卡脖子技术研究。
依托香港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一流的导师队伍,医院现建有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实验室、2个深圳市工程实验室、1个深圳市公共服务平台,现有实验场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转化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医院引进爱丁堡大学、多伦多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香港大学等 “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团队11个,全职引进肿瘤方向、生殖医学方向深圳市孔雀科研团队2个。迄今为止,共获得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87项,科研经费累计3.5亿余元。
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介绍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于2018年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于2022年升级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至今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0人。医院诚邀有志于再生医学、精准医学、生物治疗等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的优秀人才加盟!
三、招收基本条件
1.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或相关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35岁以下(含35岁);
2.曾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著文章;
3.具备良好的英文水平。
四、薪酬待遇
1.博士后研究岗位纳入医院科研职系,作为医院正式员工进行管理,享受医院年度绩效和科研绩效,年度工资总额税前约30万元;
2.在站期间,开题和中期考核合格者享受深圳市政府每人每年18万元的博士后生活补贴;
3.医院按规定缴纳五险二金,提供住房补贴或申请公租房;
4.出站博士后留深从事科研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可获得深圳市政府给予的30万元科研资助。
5."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对在境外获得博士学位,且学校排名在世界前200(以上一年度THE、USNEWS、QS和ARWU排行榜为准)的在深博士后发放60万元生活补贴(以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政策为准)。出站后与广东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并承诺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广东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
注:以上政策调整以省、市相关政府部门公布的最新补贴政策为准,医院可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提供协助。
五、招收方向
学科 | 导师 | 拟招方向 |
骨科学 | 张文智 | 1.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 2.脊柱侧弯的病因及新治疗方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退行性椎间盘疾病遗传学 4.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控制 |
肿瘤学 | 孔凤鸣 | 1.人工智能在多种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的应用 2.放射影像医学 3.肿瘤标记物的开发 4.肿瘤免疫微环境 5.肿瘤新生抗原研究 |
生殖医学 | 刘奎 | 卵巢发育和减数分裂分子机制研究 |
刘澎涛 | 1.基于EPSC的肿瘤治疗策略 2.基于EPSC的重大疾病药物筛选 | |
王天任 | 1.线粒体与卵巢衰老及相关疾病 2.生育力保存,如卵巢组织冷冻复苏,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冷冻 3.人胚胎着床后发育的调控 | |
神经病学 | 李勇杰 | 1.运动障碍病手术治疗、癫痫外科、神经脊柱与疼痛 2.介入神经病学 3.神经心理与睡眠障碍 4.生物电信号和神经影像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
潘伟生 | 恶性脑瘤、分子和基因组基础研究 | |
心血管疾病 | 谢鸿发 姚启恒 | 1.生物信息分子学、医学统计学 2.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数据库 3.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 |
李培军 | 1.心肌损害的机制研究 2.脓毒症心肌损害中信号通路调节机制的研究 | |
李海鹰 | 心律失常-房颤,希浦系统起搏治疗 | |
器官移植外科学 | 万钧 | 1.肝细胞癌及胆管癌: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2.肝损伤:组织再生及修复,3D/4D生物打印 3.肝移植:移植免疫 4.风险预测模型: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 |
呼吸病学 | 叶秀文 林志良 麦翠和 |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皮肤病学 | 刘晓明 | 1.CD45活化T细胞并通过GSK3-PSF通路改变剪切变构在骨髓层面始动银屑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2.利用信息化智能平台实施银屑病生物治疗的慢病管理及真实世界的研究 3.不同生物制剂干扰银屑病免疫网络的机制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
消化内科 | 羊东晔 | 1.慢性肝病癌变分子机制 2.肿瘤微环境景观与免疫治疗研究 |
儿科学 | 陈志峰 | 1.人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及应用潜力 2.探索治疗神经源性肿瘤的新药物 3.中药免疫有效成分的分子机制研究 4.免疫缺陷基因检测 |
张宝贤 | 1.新生儿复苏心血管生理学/药理学的临床和基础机制研究 2.早期干预措施对危重新生儿的影响及长期的结果 | |
六、应聘方式及材料递交
邮件投递:rtd@hku-szh.org,抄送邮箱2881295817@qq.com,(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研究方向+申请人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应聘材料应包含:个人简历、成果证明(含论著、专利等科研成果)、未来研究兴趣、两位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位为申请人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其他科研和工作能力证明材料。
七、联系与咨询
联系人:谢老师,邮箱:rtd@hku-szh.org,电话:0755-86913333-8582。
八、博士后合作导师简介
(一)骨科医学中心
张文智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香港大学长聘教授,何冯月燕基金讲座教授(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专家,博士导师,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第五任系主任(QS世界排名第22位)。其先后成为AO Spine国际研究委员会的创会主席(2006-2008年)、脊柱研究国际论坛的创会主席(2008年-2014年)、香港骨科医学院院长(2013-2015年)、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自1966年成立以来首位北美以外的主席(2016-2017年)。不仅引领了香港骨科的发展,也代表中国骨科智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他从87年至今,一直坚定地工作在骨科临床和科教一线,其在脊柱侧弯综合防治一体化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在Lance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共310篇,出版专著22章;总被引18739次,单篇最高被引697次,h指数74(Google Scholar)。张教授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及计算机视觉,辅助下脊柱侧弯快速筛查,脊柱矫形,骨科植入材料等。
(二)肿瘤医学中心
孔凤鸣教授 专注于血液生物标志物功能影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建模,放射和免疫治疗等多学科诊疗,已发表SCI文章230余篇,曾担任多家顶级期刊如JCO(IF=44)等的编委,20多期刊的审稿人,获得多项美国国家奖项。美国NIH/NCI R01资助的主要研究员,创新自适应放疗RTOG1106的美国国家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影像或分子标志物引导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
(三)生殖医学中心
刘奎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1)揭示原始卵泡的休眠与激活的调控机制和探究临床上治疗POI的新方法;(2)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调控机制及减数分裂的翻译后修饰调控。刘奎教授于2008年提出PI3K通路激活原始卵泡的信号学说,开创了研究原始卵泡的新领域。于2020年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头人。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Science Advances、Current Biology、Cell Research、PNAS等多篇国际一流杂志。
刘澎涛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遗传学、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研究。迄今已发表1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Nature 3篇、Science 1篇、Nature Cell Biology 1篇、Nature Genetics 3篇、Nature Immunolog 1篇、PNAS 3篇、JEM 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1篇,获得美国专利4项。刘澎涛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主持多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香港及欧盟合作项目。
王天任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从事生殖内分泌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和科研工作多年,致力于转化医学研究,研究方向为线粒体及卵巢老化、女性生育力保存和胚胎着床后发育等相关研究。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著20余篇。参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生育力保护与生殖储备》。多次受邀在美国生殖医学年会(ASRM)和美国生殖研究会(SRI)年会进行发言并获得2项研究奖励。是多个国际生殖期刊的审稿人,如Fertility and Sterility等。同时也是ASRM年度会议摘要的特约审稿人。
(四)神经医学中心
李勇杰教授 于200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教授对帕金森病、癫痫和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疗和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已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目前是国内5家临床神经科学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神经医学。
潘伟生教授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对脑及脊椎外伤基础及临床研究,远程医学在脑外科病人的临床应用,脑及脊椎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脑下垂体肿瘤微创外科尤其有研究。主持香港第一个RCT干细胞治疗脑中风 and spinal cord injury的临床试验 (Tsang KS 2017, Zhu H 2016),已发表SCI论文450+篇,主编专业领域代表性著作2本, H-index 50+;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SSTPA);中华医学会急性卒中研究项目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利用分子和基因组学评估、细胞培养、患者源性x线片等技术,开展恶性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和非典型脑膜瘤的转化研究。
(五)心血管医学中心
谢鸿发教授 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的先驱之一。已在Medicine、 Lancet、 Nature Medicine、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Genetic、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Disease Prime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原创科学报告66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基础和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医疗器械和基于基因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心血管系统的无创评估,基于基因和细胞的心血管再生医学等。
姚启恒教授 从事临床大数据、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脏成像新技术、心血管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等相关领域研究。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国内外多项科研项目奖项;已在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等国际杂志已发表心脏影像学、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等相关SCI论文190多篇。其中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论文《Stat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ancer risk and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IF=30),入选心力衰竭十大临床研究之一。担任多项SCI期刊(包括Frontier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Ultrasonography等)副主编或编委。
李培军教授 发表论文20余篇,SCI 3篇,专著三部,天津市科技成果13项,完成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从事心血管危重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脓毒症心肌损害中信号通路调节机制的研究。
李海鹰教授 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IF最高8.1;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课题4项。主要研究方向:起搏电生理。
(六)外科部
万钧教授 主要从事肝脏移植损伤,肝癌及其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的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专家。并在动物模型的开发和建立、影像学于肿瘤研究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研究成果处于相关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多家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85篇论文,其中包括Journal of Hepatology、 Gastroenterology、 Annals of Surgery、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and Cancer Research、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ature Medicine等。引用次数超过15268次 (H index 54)。 2013-2019年连续七年被评为港大最高(1%)引用率学者。
(七)内科部
叶秀文教授 主要从事肺癌(临床)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血管和代谢机制、阻塞性气道疾病的研究。叶教授于2010年至2012年担任亚太呼吸学会(APSR)主席,她的研究获得了Harasawa Award (2010),也是APSR奖章获得者(2013),以表彰她对该领域的贡献及指引。叶教授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共发表过260余篇文章。
麦翠和博士 主要从事阻塞性气道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基础研究。已在多个国际期刊(包括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了145篇文章。2010年至2016年,担任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副主编,目前担任Respirology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主编。
林志良副教授 研究重点都围绕着肺癌及呼吸疾病的生物标志、早期诊断及探测,以及肺癌筛查研究。目前担任Respirology、Respirology Case Reports副主编。林教授目前是亚太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同时也是亚太呼吸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席。林教授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共发表过90余篇文章,包括发表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Cancer Research, Cancers,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 Respirology and Lung Cancer等期刊。
刘晓明教授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8年。对结缔组织病水疱病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事皮肤激光美容及面部皮肤病的治疗,在银屑病发病机理及治疗,孢子丝菌病原学诊断领域取得一定成绩。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 参编《现代皮肤病进展》、《皮肤病学》等多篇教科书和临床参考书。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华预防学会任常委和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Dermatological Threapy副主编。
羊东晔教授 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深圳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医学博士,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后,Mayo Clinic Visiting scientist & visiting physician;现为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型)和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以及其他省市基金课题7项,发表论文40余篇。
(八)儿科部
陈志峰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神经源性细胞肿瘤和干细胞生物学,已发表了超过300篇文章和10本书的章节。他在12本国际医学和科学期刊担任编辑,他被授予多项国际大奖包括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研究学会,国际儿科肿瘤学会,亚洲儿科研究学会,澳大利亚政府奋进长官奖。他最近在国际学术团体的领导角色包括圣犹达-亚洲儿童骨髓移植协会的前任主席,神经母母细胞瘤研究学会亚洲,澳洲和非洲区主席,和亚洲儿童血液肿瘤协会秘书等等,他也是许多国际和中国大学的名誉或客座教授。
张宝贤教授 主要从事新生儿缺氧-再氧损伤和新生儿转归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2012年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评为新生儿研究Top 100研究学者,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200多篇学术文章,17个章节和250多篇同行评议的摘要,也是29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担任审稿人。
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标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生招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护士招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卫生系统招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事业单位招聘